试问推潮鬼定知,几吴几越几西施。
八千又见阴陵散,十九终存曲水之。
我辈不当争外物,如君可用要人诗。
勉哉往学南山豹,端复深藏雾雨姿。
试问推潮鬼定知,几吴几越几西施。
八千又见阴陵散,十九终存曲水之。
我辈不当争外物,如君可用要人诗。
勉哉往学南山豹,端复深藏雾雨姿。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送天目吴君实馆越》。全诗通过对古地理的提问和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于学养修养的期望。
"试问推潮鬼定知,几吴几越几西施。" 这两句以设问的形式,询问传说中推动潮水的鬼神是否知道古代吴、越、西施等地的界限。通过这种方式,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历史文化的关怀和渴望。
"八千又见阴陵散,十九终存曲水之。" 这两句提及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比如说“八千里”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大规模迁徙或战争,而“阴陵散”则是对某一历史地点的描绘;“十九”则可能暗示时间的久远,“曲水之”则是对美好自然景观的赞颂。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述,展示了他对于历史变迁和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
"我辈不当争外物,如君可用要人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态度,他认为自己这一代人不应去争夺世间的功名利禄,而是应当像友人吴君实那样,通过文学修养来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
"勉哉往学南山豹,端复深藏雾雨姿。" 最后两句以勉励的语气,劝诫友人要像南山豹一样,在隐逸中培养自己,将个人的才华和修养深深地隐藏起来,就如同被迷雾和细雨所笼罩的美丽风姿。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自然美景的赞颂,以及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文学修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