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七法华岩》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七法华岩》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押[个]韵

飞桥走岩居,茅屋今已破。

何年避世僧,此地常独卧。

秋风高鸟入,夜月寒猿过。

自非心已灰,静极生悲惰。

(0)
翻译
飞架在岩石上的小桥,昔日的茅屋现已破败。
不知哪一年,有个出世的僧人来到这里,常常独自躺卧。
秋风吹过,高飞的鸟儿归巢,夜晚月光下,寒冷的猿猴穿林而过。
如果不是内心早已如死灰般平静,这样的寂静会让人感到悲伤和懒散。
注释
飞桥:悬空的小桥。
走岩居:建在岩石上的住所。
茅屋:用茅草盖的小屋。
破:破旧不堪。
何年:哪一年。
避世僧:隐居世外的僧人。
常:常常。
独卧:独自躺着。
秋风:秋天的凉风。
高鸟:飞翔在高空的鸟。
夜月:夜晚的月亮。
寒猿:寒冷季节的猿猴。
自非:如果不是。
心已灰:内心已经如死灰般冷漠。
静极:极其安静。
悲惰:悲伤和懒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登嵩山十首(其七)法华岩》中的第七首。诗人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居的画面,飞桥横跨岩壁,简陋的茅屋已显破败,暗示了岁月的痕迹和人迹的稀疏。他询问着那不知何时的出世僧人,是否曾在此独自度过漫长的时光。

秋风吹过,高飞的鸟儿归巢,夜晚月光下,唯有寒猿穿林而过,营造出一种寂静而凄清的氛围。诗人借此表达了内心的静寂,如果不是心境早已如死灰般平静,这样的宁静恐怕会引发深深的哀愁和消极情绪。

整首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展现了嵩山深处的自然风貌,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世事淡泊和内心世界的深度思考。苏辙的诗歌风格质朴而深沉,这首诗正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沈存中画像赞

先天弗违,圣时以乘。人谋鬼谋,其谁其能。

彼虽渊密,我则揆叙。万目交张,维纲之举。

展也吾人,一世绝拟。孰友多文,宛在中沚。

用此以通,亦以是穷。自崖反矣,凛然孤风。

(0)

寄僧

得皮得髓漫多门,实际圆融理自存。

谕意当时才一笑,还卿千日见三孙。

维持佛法元无事,建立家山尽有文。

占断乾坤今鼎足,会多哮吼慰传闻。

(0)

送王道观录事

一府观风郡督邮,试看鹰隼在高秋。

黄花对酌新离别,白雪难思旧唱酬。

尘绪案头来扰扰,银河天上去悠悠。

碧罗琢砚初离水,勤写瑰奇度阻脩。

(0)

寄王之道

兰陵为别又多时,花月妖中想见几。

乡国可怜犹间隔,客途何故更分飞。

身边无事乐虽乐,堂上有亲归未归。

欲寄新文将远信,尚须勤苦到精微。

(0)

圆石六题·其四翠筠庵

外环碧玉千寻直,中起真香一篆清。

宴坐主人俄出定,岁寒枝上得秋声。

(0)

偈·其一

兰芳春谷菊秋篱,物必荣枯各有时。

昔毁僧尼专奉道,后平道佞复僧尼。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