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无一字,目极为伤神。
虎观求方急,牛衣卧独贫。
罪言忧战伐,饥色杂风尘。
岂不怜同舍,飘零万里身。
故人无一字,目极为伤神。
虎观求方急,牛衣卧独贫。
罪言忧战伐,饥色杂风尘。
岂不怜同舍,飘零万里身。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友的情景。首句“故人无一字”,直接点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却得不到任何回音的无奈与失落。接着,“目极为伤神”一句,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心神俱伤的状态。
“虎观求方急,牛衣卧独贫。”这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渴望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求出路,如同在虎视眈眈的险境中寻找生机;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孤独和贫困的生活,只能像牛衣般独自承受这一切。这种内心的冲突,深刻揭示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复杂情感。
“罪言忧战伐,饥色杂风尘。”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处境和忧虑。他担忧战争带来的破坏与苦难,同时又饱受饥饿与风尘之苦。这里的“罪言”可能暗指对时局的不满或对自身遭遇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无奈。
最后,“岂不怜同舍,飘零万里身。”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同舍好友的同情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漂泊在外、远离家乡的孤独与哀愁。这句话不仅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也引发了对友情、离别以及人生漂泊主题的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友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神清已觉三清近,目断仍劳万象牵。
渭水远含秋草渡,汉陵高枕夕阳天。
半岩云粉千竿竹,满寺风雷百尺泉。
别有阑干压行路,看人尘土竟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