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小技竟何须,富贵浮云付与渠。
衲子平生一拄杖,从来不用护身符。
文章小技竟何须,富贵浮云付与渠。
衲子平生一拄杖,从来不用护身符。
这首诗《送玘上人》由宋代诗人饶节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僧侣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首句“文章小技竟何须”,诗人以“文章”比喻世俗的学问技艺,认为这些在僧侣的生活中并无太大必要,暗示了僧侣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解脱而非物质的成就。
次句“富贵浮云付与渠”,将“富贵”比作飘忽不定的浮云,表示这些世间的荣华富贵对于僧侣来说如同过眼云烟,不值得追求或留恋。这里体现了佛教中对物质欲望的淡泊态度。
后两句“衲子平生一拄杖,从来不用护身符”,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的生活状态。以“衲子”指称僧侣,强调其朴素的生活方式。一“拄杖”象征着僧侣修行路上的依靠,而“从来不用护身符”则表明他们相信内心的修为和道德自律,而非依赖外在的符咒或保护。这反映了佛教中重视内心修养和自我救赎的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生活与僧侣生活的不同追求,表达了对僧侣精神世界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哲学。
桐帽棕鞋,无端寻到,最销魂处。
交镮凝紫,碎屏腐碧,谁家庭宇。
斜阳一片,照见十二楼空,钗光扇影销何许。
双燕不知愁,只衔花私语。凄楚。
靖安坊冷,金谷园空,繁华无主。
付与摊钱牧竖,捞虾村女。
微波如淀,可惜金粉塘边,芙蓉莲子随他去。
剩一树棠梨,葬年年春雨。
菱塘北角。笑春蜕未肥,秋蜕方软。
才是禾茎露冷,荻花霜晚。
膏成榴子筐筐足,把玄黄、月黄同满。
虎头潮退,篝灯照取,水村腥遍。喜更有、金华火脔。
与海镜甘分,河豚香乱。频学芙蓉沉醉,不须人劝。
渔家最好真风味,就松江、莼脍谁换。
季鹰归未,秋来能到,我加池馆。
层层作蕊。更绛趺一一,能结双子。
定是青陵,魂入寒香,催教朵朵连理。
雌雄不少相思树,又恁得同心如尔。
更爱他、飞雪丹成,灼灼杏葩难似。
堂上鸳鸯惯见,试将七十二,来与相比。
脸际凝脂,决胜明霞,几片天边初起。
枝枝正发台关驿,染遍了、白鹇头尾。
记昔年、弄玉同攀,笑向影边斜倚。
送君归,乱山归去,婚嫁参差都了。
向竟似、无情春杳。不使莺花缠绕。
玩弄清寒,沉酣玉醴,怕不成仙道。
日养寿、影减婵娟,却笑蔡家,犹爱纤纤姑爪。
颜未衰,心花意蕊,况有十分光姣。
镜里复红,分明大药,不在丹干好。
引啸时有风,飞身欲在烟杪。
恨此生、茅龙未遍,五岳犹牵怀抱。
莫学庐耽,片片毛羽,拂尽洲和岛。
恐去家未久,归来但见华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