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生死地,前后六年中。
只为恩难报,翻教孝两穷。
惨真千古罕,殉竟一家同。
行路犹生感,谁为表苦衷。
空山生死地,前后六年中。
只为恩难报,翻教孝两穷。
惨真千古罕,殉竟一家同。
行路犹生感,谁为表苦衷。
这首诗《罗孝子诗(其二)》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空山生死地”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情感与道德抉择的世界。诗中描述了主人公在生死之间,为了报答恩情,不惜牺牲自己和家人的故事,展现了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对孝道的坚守。
“只为恩难报,翻教孝两穷”,这两句直击人心,表达了主人公因无法报答恩人之恩而陷入两难境地,最终选择以自己的生命来完成孝道的决心。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成为了千古流传的佳话。
“惨真千古罕,殉竟一家同”,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罕见与壮烈,不仅是一个人的牺牲,而是整个家庭共同的奉献,体现了家族间的深厚情感和共同的价值观。
最后,“行路犹生感,谁为表苦衷”,诗人感叹于这种行为虽已发生,但仍有无数人被感动,却无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苦楚与挣扎。这不仅是对罗孝子及其家人的哀叹,也是对所有为道德理想付出巨大代价的人们的致敬。
整首诗通过对罗孝子事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个人的高尚品德,也反映了社会对于孝道和感恩的重视,以及对牺牲精神的敬仰。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节逢清景至,占气二仪中。
独喜登台日,先知应候风。
呈祥光舜化,表庆感尧聪。
既与乘时叶,还将入律同。
微微万井遍,习习九门通。
更绕炉烟起,殷勤报岁功。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