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武夷九曲棹歌·其一》
《武夷九曲棹歌·其一》全文
清 / 黄毓祺   形式: 古风

一曲倚棹歌,却忆慢亭事。

天上会合稀,哀被人间世。

风雨送曾孙,神仙亦情至。

何如默无言,此峰有禅意。

试问老赵州,大王来也未。

(0)
鉴赏

这首诗《武夷九曲棹歌(其一)》由清代诗人黄毓祺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夷山九曲溪畔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悟。

首句“一曲倚棹歌”以轻快的节奏拉开序幕,仿佛诗人正悠然自得地倚靠在船桨上,轻声吟唱着曲调,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中。接下来的“却忆慢亭事”,则转而回忆起在某处慢亭的悠闲时光,暗示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刻的怀念与留恋。

“天上会合稀,哀被人间世”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将天上的相聚与人间的离别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相聚不易的感慨,以及对人间离愁别绪的哀叹。这种情感的深度和广度,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风雨送曾孙,神仙亦情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风雨中的景象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变幻莫测,也暗喻人生的起伏不定。即使是传说中的神仙,也无法逃脱情感的束缚,这体现了诗人对情感普遍性的深刻理解。

“何如默无言,此峰有禅意”两句,诗人似乎在思考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关系,认为在某些时候,沉默比言语更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同时,提到“此峰有禅意”,则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禅学的深刻领悟,认为自然界的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

最后,“试问老赵州,大王来也未”一句,以一个设问的形式,引出了对高僧赵州禅师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这里的老赵州,可能是指赵州禅师,也可能是一种隐喻,代表了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以及智慧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黄毓祺
朝代:清

字介子,天启元年恩贡,性孝友,慷慨负奇气,于学无所不窥,忧时感事发于诗。与弟毓礽知名于里。乙酉之变,投笔勇赴,城破卒于狱中,年六十一岁,邑志忠义传,著有古杏堂集、大愚老人集。
猜你喜欢

奉酬杨达甫见赠

春风不世情,暖入闲门草。

君诗其似之,披拂逮枯槁。

平生金石友,岁晚迹如扫。

一见杨夫子,胸腹便倾倒。

间关六年别,一字寄不早。

忽蒙锦绣赠,光彩照龙藻。

嗟我独何人,揖我谓我好。

无乃嗜好偏,收拾到羊枣。

从来诗人穷,君亦行此道。

我欲从君游,山林不知老。

(0)

登岘山二首·其二

路过青山曲转腰,松门楸岭背尘嚣。

烟云西望孤鸿没,舟楫东来一水朝。

忠义有怀空郁郁,功名馀事漫寥寥。

无人就与山西将,缓带轻裘敌自消。

(0)

七夕闺意戏范济美三首·其一

衡阳新雁几时归,惆怅佳人万事非。

蓬首西风还拜月,夜凉赢得露沾衣。

(0)

翠微山居诗·其十五

独摇金锡出樊笼,便踏孤云上碧峰。

莫怪脚穿脱尘履,且图行处不留踪。

(0)

往年与关止叔相别甬上止叔见勉学道甚勤且曰无为专事文字间也及今五年矣尚未有所就因作诗见志且以自警也

老关别我时,笑我勤苦甚。

曰吾与子然,同此一味静。

收功粥鱼底,笔墨有讥评。

五年念此语,但见日月竞。

虽无蛾眉斧,亦有晏安鸩。

斯人今何往,想作大树荫。

我走足欲茧,始学两鸟噤。

君看齐声讴,何异众哭临。

繁红成春条,本自其天性。

风雨颂繫之,不有十日盛。

人生亦作聊,共未免此病。

乃知钁头通,已胜狗脚朕。

(0)

示沈宗师·其二

九日狂阴一日晴,落花飞絮作清明。

与君携手南楼去,共听长江月下声。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