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寒夜不寐》
《点绛唇.寒夜不寐》全文
明 / 沈谦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玉漏迢迢,听来却是三更绝。枕儿难贴。

今夜何曾热。乱打西窗,冷雨都成雪。和谁说。

孤灯明灭。暗把鸳衾齧。

(0)
鉴赏

这首《点绛唇·寒夜不寐》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沈谦所作,描绘了寒夜中难以入眠的情景,充满了孤独与凄凉之感。

“玉漏迢迢”,以古代计时的玉壶滴漏为喻,形容时间的漫长与寂静,暗示主人公在深夜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听来却是三更绝”,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主人公对时间的敏感感知。三更时分,本应是人们熟睡之时,而此刻却显得格外寂静,仿佛连时间本身也停止了流动。

“枕儿难贴”,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难以安眠的状态,即使躺下,也无法让枕头贴合自己的头,暗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接着,“今夜何曾热”一句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焦躁与外界环境的反差,即使在寒冷的夜晚,内心却如同置身于炎热之中,无法平静。

“乱打西窗,冷雨都成雪”,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渲染氛围,冷雨敲打西窗,不仅增加了环境的凄冷感,还暗示了主人公心境的纷乱与迷茫。冷雨在主人公眼中似乎变成了雪花,这种视觉上的转换,或许象征着主人公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和谁说。孤灯明灭”,点出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助。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夜晚,只有孤灯相伴,但即便是灯火,也在明灭之间,似乎也在诉说着主人翁内心的波动与不安。最后,“暗把鸳衾齧”,以动作描写结束全词,表现了主人公在孤独与寒冷中的挣扎与无奈,仿佛在无声地咀嚼着内心的痛苦与寂寞。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寒夜中的孤独、烦躁、挣扎与无奈,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之作。

作者介绍

沈谦
朝代:明

(1620—1670)明末清初浙江仁和人,字去矜,号东江子。明诸生。少颖慧,六岁能辨四声。长益笃学,尤好为诗古文。崇祯末,为西泠十子之一。入清,以医为业。有《东江集钞》、《杂说》等。
猜你喜欢

出郊书所见·其一

危垣高树接重城,转入前村路几程。

总是贵人行乐地,隔林斤斧尚丁丁。

(0)

前题次十峰司宪韵·其四

彭城天险亦岷峨,南北舟航倍几多。

激浪奔流无日夜,长年三老费撝诃。

试看急缆牵危舸,何似方塘湛绿波。

欲趁此行铭剑阁,苍崖先遣百人磨。

(0)

儿子天彝病起有诗报信用韵答之·其四

怒作火炎忧水寒,昆冈成炭水成团。

须知医学通儒学,两字功夫养性难。

(0)

夜闻雪作口占

山水皆言八曲幽,何人肯向雪中游。

于今便合成嘉话,不待他年记某丘。

(0)

陈都阃汝玉以思亲册求题久未有以复也二月君提兵过江赋此为别伫闻捷音把笔以俟·其一

都将牙旗出海门,长淮北去净妖氛。

平生一掬思亲泪,誓与天家策异勋。

(0)

畏庵和章趣成郡志末有三泖九峰遗似屣之句再叠反骚·其二

故国遗文四百年,消沈已似海东田。

编摩滥把丹青笔,心赏谁分燥湿弦。

缃夹远封应有日,藜灯深夜敢诬天。

横云片玉书堆近,多少英雄地下眠。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杨万里 欧大任 姚燮 彭孙贻 白居易 赵蕃 梅尧臣 程敏政 陈献章 韩淲 杜甫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