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垣高树接重城,转入前村路几程。
总是贵人行乐地,隔林斤斧尚丁丁。
危垣高树接重城,转入前村路几程。
总是贵人行乐地,隔林斤斧尚丁丁。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出郊书所见(其一)》描绘了一幅郊外景象。首句"危垣高树接重城",画面开阔,城墙巍峨,高大的树木环绕,显示出城市的边缘与郊野的交接处。"转入前村路几程",通过"转"字,暗示了诗人行进的路径,以及对未知村庄的好奇和探索。
接下来的两句"总是贵人行乐地,隔林斤斧尚丁丁"则转向了对环境的观察和对社会现实的揭示。诗人认为这片景色通常是达官贵人的游玩场所,然而透过树林,还能听到伐木声"丁丁",暗示着这里并非完全与世隔绝,仍有农夫在辛勤劳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写情,寓言于景,既有自然风光的描绘,也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差异,体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老穷蛰一室,独与圣贤对。
祢刺倏在前,喜有佳士至。
此客可曾有,良觌今爱遂。
夫岂燥湿同,未易折柬致。
乡邻道不谋,咫尺楚越异。
张范志苟合,千里盟弗背。
蟠木何假容,猗兰盖仝味。
吟咏浩篇章,口诵卷压几。
湛然珠在渊,晨夜光明媚。
谱接唐人传,句与唐人俪。
满贮风月襟,迥绝烟火气。
笔下戏群鸿,尤跨虞薛辈。
乐哉得新匀,风期从此契。
张鼓於越门,聊为岁月记。
芒鞋遍踏苕溪冈,昌翔归棹穿沧浪。
吾庐咫尺自可到,飞廉怒吼俄作狂。
涛头掀舞势欲立,纷纷雨霰来何滂。
河伯怙此贾其勇,杯水几至倾仓皇。
急呼转柂依古刹,道场千载扬灵光。
我今七十仅三到,更觉古桧苍髯长。
应为船子笑寂寂,老无闻达徒奔忙。
明朝风静日欲杲,载换衡宇升吾堂。
波涛盖有起平地,覆车未必非康庄。
人生夷险与利钝,惟有委顺於旻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