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山背后钟,霜月平原定。
夜半响鲸音,隐隐天地应。
山灵鹤梦醒,独听还独咏。
萧萧蓬蒿中,收入杜陵径。
丰山背后钟,霜月平原定。
夜半响鲸音,隐隐天地应。
山灵鹤梦醒,独听还独咏。
萧萧蓬蒿中,收入杜陵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画,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情感,把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诗中“丰山背后钟”设定了场景,让人联想到深邃山谷中的寺庙,钟声悠扬而又遥远,传递着一种神秘与宁静。"霜月平原定"则是对夜晚景色的描绘,霜雪般的月光洒在广阔的平原上,营造出一种冷清而美丽的氛围。
诗人用"夜半响鲸音"来形容钟声在深夜里突然响起,如同海中的鲸鱼跃出水面发出的声音,这不仅展示了钟声的宏大,更传递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而“隐隐天地应”则表达了这种声音似乎能引起天地间微妙的共鸣,营造出一种宇宙和谐之美。
接下来的"山灵鹤梦醒,独听还独咏",诗人将自己幻想成山中的精灵,乘着仙鹤在月光中飞翔,然后从梦中惊醒,但仍然独自一人倾听钟声并吟诵。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超脱与孤寂,也透露出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切向往。
最后“萧萧蓬蒿中,收入杜陵径”则是诗人将自己比作行走在萧瑟的草丛之中的旅人,将钟声收集于心,如同收入囊中宝贵的物品。这里的"杜陵径"暗指唐代诗人杜甫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前贤的敬仰和自己的文学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精神世界的独特感悟。
半生铁砚不偿劳,揽镜惊心已二毛。
缚虎正须还老手,插貂未肯付儿曹。
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
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