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铁砚不偿劳,揽镜惊心已二毛。
缚虎正须还老手,插貂未肯付儿曹。
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
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
半生铁砚不偿劳,揽镜惊心已二毛。
缚虎正须还老手,插貂未肯付儿曹。
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
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吕所作,名为《送郭顺之赴廷试》。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支持与祝愿,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慨。
“半生铁砚不偿劳”一句,通过对铁砚的打磨来比喻岁月的消逝和个人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下一句“揽镜惊心已二毛”则是诗人自嘲年纪渐老,头发斑白。
接下来的“缚虎正须还老手”表达了对朋友郭顺之即将赴试的鼓励和期望,即便自己年龄增长,但仍需要展现出过往的本领。紧接着,“插貂未肯付儿曹”则是在强调诗人自己虽然年迈,但对于学问和事业依然充满热情,不愿意将其交给后辈。
“九天日月披晨翳,三峡鱼龙息夜涛”两句,是在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寓意着考生郭顺之即将面对的重要时刻和挑战。九天代表广阔无垠,日月则是光明与时间的象征;三峡鱼龙则暗示了险峻和潜在力量。
最后,“闻说西湖冠天下,水光山色动挥毫”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赞赏,以及被这种景色激发创作欲望的感受。这里的“西湖”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文化和历史沉淀下来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自身对于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