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燕互寻盟。满院飞英。惜花人去暗心惊。
何日桐棺归故里,魂妥山茔。事事减心情。
闷坐闲行。一腔尘俗撇难清。
拾翠寻芳都懒问,负了清明。
莺燕互寻盟。满院飞英。惜花人去暗心惊。
何日桐棺归故里,魂妥山茔。事事减心情。
闷坐闲行。一腔尘俗撇难清。
拾翠寻芳都懒问,负了清明。
这首清代邓瑜的《卖花声·清明日距伯嫂殁已十旬,泫然纪之》描绘了清明时节对亡嫂的深切怀念。开篇"莺燕互寻盟,满院飞英"以春鸟和落花象征生机与哀思交织,暗示时光流转,人事已非。"惜花人去暗心惊"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悼念,以及内心深处的失落感。
"何日桐棺归故里,魂妥山茔"进一步抒发了对亡者归宿的忧虑,期望有朝一日能将她落叶归根。"事事减心情"则揭示了诗人因丧嫂之事而情绪低落,生活中的琐事都失去了往日的兴趣。
"闷坐闲行,一腔尘俗撇难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即使在清明这样的扫墓祭祖日,也提不起往常的祭扫热情,尘世的烦恼难以摆脱。最后两句"拾翠寻芳都懒问,负了清明"直接表达了对清明节习俗的疏离,因为心中满是哀痛,连赏花寻春的活动都失去了原有的兴致,显得格外凄凉。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作者对亡嫂的深深怀念以及清明节所带来的哀伤氛围。
初度趋庭日,惊闻训鲤词。
迁臣仍旧□,贺客有新诗。
弧矢箴吾直,韦弦示我师。
年来亲志洽,应是主恩遗。
王家谢家燕子,话闲愁万绪。
指形胜,白下雄城,蒋山依旧终古。
听云外、东流滚滚,分明诉出伤心语。
只秦淮仍荡春波,绝无残树。太息神州。
望里浩渺,认西边幕府。
想当日流涕新亭,过江名士何处?
叹繁华、从来似梦,金粉坠、销沉歌舞。
翠华空、凭吊兴亡,故宫禾黍。
东南半壁,慷慨悲歌,又十年战鼓。
有列阵大旗飘出,画角呜咽,骨化青磷,血飞红缕。
金戈铁马,长江天堑。
垂虹惨惨无颜色,莽烽烟、遍起秋陵路。
铙歌唱罢,横吹四野腥风,午余鬼啸阴雨。
孤篷倦旅,对此茫茫,说艳游顿阻。
黯剩迹、鸦啼壕断,凤去台空,一炬华林,乱芜桃渡。
凄凉欲问,人间何世,萧萧芦荻寒故垒,尽挑灯、重续兰成赋。
筝船纵拍红牙,怨曲难终,暮潮更苦。
《莺啼序.金陵》【清·周祖同】王家谢家燕子,话闲愁万绪。指形胜,白下雄城,蒋山依旧终古。听云外、东流滚滚,分明诉出伤心语。只秦淮仍荡春波,绝无残树。太息神州。望里浩渺,认西边幕府。想当日流涕新亭,过江名士何处?叹繁华、从来似梦,金粉坠、销沉歌舞。翠华空、凭吊兴亡,故宫禾黍。东南半壁,慷慨悲歌,又十年战鼓。有列阵大旗飘出,画角呜咽,骨化青磷,血飞红缕。金戈铁马,长江天堑。垂虹惨惨无颜色,莽烽烟、遍起秋陵路。铙歌唱罢,横吹四野腥风,午余鬼啸阴雨。孤篷倦旅,对此茫茫,说艳游顿阻。黯剩迹、鸦啼壕断,凤去台空,一炬华林,乱芜桃渡。凄凉欲问,人间何世,萧萧芦荻寒故垒,尽挑灯、重续兰成赋。筝船纵拍红牙,怨曲难终,暮潮更苦。
https://shici.929r.com/shici/kMC4WVj4.html
曲栏东,藕花一朵,嫣然开向愁中。
正泪湿五更寒雨,慵欹一地温风,可怜似侬。
曾凭幽梦相通。夜月梅边旧恨,朝云兰外轻踪。
但绕遍、天涯有谁寄与,西洲春远,洞庭秋晚;
耐他芳意千丝宛转,柔情一点玲珑。
况匆匆,苹波又摧断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