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临无地,苍然不可攀。
九江争赴海,一柱独当关。
水族朝珠阙,仙娥拥翠鬟。
平生登览兴,及此慰南还。
万丈临无地,苍然不可攀。
九江争赴海,一柱独当关。
水族朝珠阙,仙娥拥翠鬟。
平生登览兴,及此慰南还。
这首诗描绘了小孤山的雄伟景象和诗人的情感体验。"万丈临无地"写出了山势之高峻,仿佛直插云霄,令人感到其险峻无比。"苍然不可攀"则进一步强调了山的苍茫与难以攀登,富有神秘感。
"九江争赴海,一柱独当关"运用比喻,将小孤山比作江中的砥柱,象征着它在众多河流汇入大海的地方,独自守护着关隘,显得威武不凡。"水族朝珠阙"描绘了水中生物似乎对山峰顶礼膜拜,增添了神秘的神话色彩。
"仙娥拥翠鬟"借仙女的形象赞美山的秀美,暗示山如仙境,引人向往。最后,诗人表达出自己平生的登高览胜的愿望,在此地得到了满足,心情得以宽慰,"及此慰南还"表达了对此次南归旅程的喜悦和对小孤山美景的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小孤山的壮丽景色,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人生感慨。
春来物物尽欣怡,不到人间寒自眉。
愿得清时同贞观,旅行终日不忧饥。
口舌安足恃,韩非死说难。
自知不可用,鬼谷乃真奸。
遗书今未亡,小数不足观。
秦、仪固新学,见利不知患。
嗟时无桓、文,使彼二子颠。
死败无足怪,夫子固使然。
君看巧更穷,不若愚自安。
遗宫若有神,颔首然吾言。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
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