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
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遨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
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这首诗描绘了成都春夜的繁华景象,开篇即以“蚕市趁遨游”点出行走于繁华街市之中。"夜放笙歌喧紫陌"中的“笙歌”,通常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乐器,但这里可能是借用来形容夜晚的歌声,给人以美妙动听之感。而“春遨灯火上红楼”则展现了节日中人们赏玩的热闹情景。
接着,“车马溢瀛洲”一句,通过对车马众多的描写,更增添了一份繁华。"人散后,茧馆喜绸缪"可能是在热闹之后的一种宁静与私密的情感表达。“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则是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不仅形容了春天的柳叶和桑条,更通过“烟黛细”、“玉纤柔”来突出春意盎然。
最后,“立马看风流”一句,以主人公驻足观望的姿态,结束了这首诗,给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赞赏。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成都春夜的深厚感情。
臣虽一小吏,亦食天子禄,来官天子地。
地不能为我皇守,臣身亦何有?
呜呼,公其有守土之责乎?公虽不死,谁惟公是辜?
或谓公之死乃公之愚,而笑公不读书。
惟不读书而不知大义。
不读书而能知大义,卓卓乎公乃异。
此为谁也,坐舆皇皇而出南城之坊。
彼为谁也,骑马跄跄而驰西门之塘。
奈何不见我李二公,二公缢于堂!
呜呼,二公缢于堂,诚二公之愚,不为二公者当何如?
昔谁为定海死,死定海者全典史。
今谁死镇海城,死镇海者李县丞。
典史之死吾所知,悬丞之死谁迫之?县丞自死之。
北风打头我难北,且送君归南向行。
君行不行亦何恋,移舟来傍吾舟停。
斯时雪霁月满城,万木齐拍冰花倾。
疏篷坐对烛光短,萧萧汹汹多危声。
危声掩抑出更鼓,三更鼕鼕夜停午。
沈沈四鼓君未行,脉脉中情若难吐。
当前相感犹至斯,别后相思定何许?
春灯买醉阊门楼,君饮不辞十百瓯。
直令意气抗幽朔,下视屠侩真咿嚘。
朅来寻春邓尉路,静撚梅花琢幽句。
偶言萍水有离合,转复低徊感身世。
我向吴门十日住,冷邸劳君日三顾。
忽乘风雨梁溪游,更得五日同扁舟。
颇愿日日共兹乐,我非江水君非鸥。
君行且行吾弗留,努力精采崇前修。
我舟待发君已远,行谁送我江上头?
君行南去我行北,眼看长江千里流。
《别陈佐钧》【清·姚燮】北风打头我难北,且送君归南向行。君行不行亦何恋,移舟来傍吾舟停。斯时雪霁月满城,万木齐拍冰花倾。疏篷坐对烛光短,萧萧汹汹多危声。危声掩抑出更鼓,三更鼕鼕夜停午。沈沈四鼓君未行,脉脉中情若难吐。当前相感犹至斯,别后相思定何许?春灯买醉阊门楼,君饮不辞十百瓯。直令意气抗幽朔,下视屠侩真咿嚘。朅来寻春邓尉路,静撚梅花琢幽句。偶言萍水有离合,转复低徊感身世。我向吴门十日住,冷邸劳君日三顾。忽乘风雨梁溪游,更得五日同扁舟。颇愿日日共兹乐,我非江水君非鸥。君行且行吾弗留,努力精采崇前修。我舟待发君已远,行谁送我江上头?君行南去我行北,眼看长江千里流。
https://shici.929r.com/shici/s9jeQ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