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殊是佛观察智,讵有遗发藏窣堵。
设以眉毛例翠岩,则不胜藏岂仅许。
花朝风物春暄妍,探奇一访青莲宇。
摄齐拾级登初地,骋望千峰近可数。
穹窿梵网鹳鹤摩,庄严火劫天龙护。
谁能于此净六根,惟觉轩轩兴霞举。
曼殊是佛观察智,讵有遗发藏窣堵。
设以眉毛例翠岩,则不胜藏岂仅许。
花朝风物春暄妍,探奇一访青莲宇。
摄齐拾级登初地,骋望千峰近可数。
穹窿梵网鹳鹤摩,庄严火劫天龙护。
谁能于此净六根,惟觉轩轩兴霞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塔院寺塔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佛教世界的想象与赞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首句“曼殊是佛观察智,讵有遗发藏窣堵”以曼殊(佛教中的菩萨)为例,表达了对佛智慧的崇敬,认为佛的智慧深不可测,连头发和窣堵(佛教建筑的一部分)都隐藏着无尽的智慧。接着,“设以眉毛例翠岩,则不胜藏岂仅许”通过将眉毛比作翠岩,进一步强调了佛智慧的丰富与深邃,暗示其智慧不仅局限于表面,而是深藏于每一个细节之中。
“花朝风物春暄妍,探奇一访青莲宇”描绘了春天花开、万物复苏的景象,诗人探访了青莲宇(可能指寺庙),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向往与探索之心。“摄齐拾级登初地,骋望千峰近可数”描述了诗人攀登的过程,从低处到高处,视野逐渐开阔,可以看到远处的千峰,象征着心灵的提升与视野的扩展。
“穹窿梵网鹳鹤摩,庄严火劫天龙护”描绘了寺庙周围庄严的景象,穹窿(天空)之下,梵网(佛教中的法网)笼罩,鹳鹤飞翔,天龙守护,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宁静的氛围。“谁能于此净六根,惟觉轩轩兴霞举”则是诗人的心灵感悟,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净化自己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达到心灵的升华,如同云霞般飘扬,自由自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追求与理解,以及在自然与宗教世界中寻求心灵平静与升华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