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遂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且求赞语敬题其旁》
《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遂依所见绘画朝夕严奉且求赞语敬题其旁》全文
宋 / 郑清之   形式: 古风

具足圆通性,一念本昭彻。

佛我与信心,是三无差别。

凡人未见圣,如渴以河说。

佛身忽现前,如水印秋月。

心精自开遮,见根匪优劣。

念中有大士,珠璎百宝结。

补陀洛伽相,在在犹日揭。

是名为正观,倒想作奇绝。

稽首圆通尊,兹念无起灭。

非相亦非念,不盈复不阙。

唯然观自在,无眼耳鼻舌。

(0)
注释
具足:完备,充足。
圆通性:佛教中指通达一切法门的智慧。
昭彻:明亮透彻。
正观:正确的见解或理解。
稽首:佛教中的敬礼方式。
无眼耳鼻舌:象征超越感官的境界。
翻译
具备圆满通达的特性,每一念都本自光明透彻。
佛、我和众生的信心,这三者并无分别。
凡夫未能见到圣人,就像口渴的人谈论大河。
佛的形象忽然显现眼前,如同秋月映照水面的水印。
心的纯净自然开启,看见的根源并非优劣之分。
在念中存在着大菩萨,他们的法力像珠宝般紧密相连。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如同日光照耀在补陀洛迦山的每一处。
这被称为正确的见解,错误的想法显得奇特而独特。
向圆通尊者致敬,这样的念头没有生灭。
既非形象也非思维,既不盈满也不欠缺。
唯有观自在菩萨,他没有眼耳鼻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题为《郑德言亲睹洛伽观音相赞》,通过对观音像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崇敬以及对佛法圆通的理解。诗中首先强调了观音的圆满通达和智慧本质,一念之间即可洞察一切。接着,诗人指出佛、我与信心之间的平等无别,普通人与圣人之间的差距如同渴望者与滔滔江河的对比。

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观音像的显现比作清澈秋月映照在水面的水印,形象地展示了观音法力的直观和深入人心。他进一步强调,观者的内心纯净,才能真正领悟观音的真谛,而非优劣之分。观音像上的珠宝璎珞象征着她的丰富法力和无尽宝藏,而补陀洛伽(即普陀山)的形象则如日出东方般鲜明。

最后,诗人倡导正确认识观音,既非相亦非念,超越了形式和概念,达到空灵无碍的境地。他以“观自在”来赞美观音的自在无碍,又提到“无眼耳鼻舌”,暗示观音的境界超乎世俗感官。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观音信仰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郑清之

郑清之
朝代:宋   字:德源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生辰:1176—1251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猜你喜欢

同金汉臣徐蜚英小饮傍溪寺二首

万峰奇峭一川平,四月清和十日晴。
蚕麦丰登宜把酒,山城只欠艳歌声。

(0)

挽分水柳溪何处士二首

太学师名士,初逾志学年。
树蘐竭甘旨,肯室擅林泉。
盗踵兵戈起,家并里社全。
陈蕃旧悬榻,惜未致斯贤。

(0)

戊戌生日二首

贪得真迷境,持平实悟门。
未妨人负我,各要子生孙。
动辄闻谁死,猗嗟幸独存。
荣华何足记,衰翠不须论。

(0)

下营晓行二首

月淡云浓弄晓晴,草中白处路微明。
垂鞭缓辔十余里,始听鸣鸡第一声。

(0)

续苦雨行二首

雨遂至九日,得米一斗。
邻翁为告籴,夜密致之,恐群辈攘劫也。
龙至六爻为亢龙,三三为九其数穷。
三日为霖今九日,便晴田事亦无及。
全吴富庶推第一,谁信杭州无米焦。
邻翁耳语某所有,夜持

(0)

移具饮宾旸宅次韵二首

六桥花絮骤嘶骢,岂料如今两鬓翁。
痛饮竹林真得计,望尘金谷总成空。
吾庐寂静专云岫,公屋宽凉傲暑风。
东下西还俱未定。
不访时许笑言同。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