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日大荒西,晴沙散马蹄。
旗翻千帐静,木落万山低。
远塞看鸿雁,连营绝鼓鼙。
关河渺长望,衰草尚萋萋。
斜日大荒西,晴沙散马蹄。
旗翻千帐静,木落万山低。
远塞看鸿雁,连营绝鼓鼙。
关河渺长望,衰草尚萋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边塞景象。"斜日大荒西",夕阳西下,照耀在广袤无垠的荒野上,显现出一种苍茫而宁静的气氛。"晴沙散马蹄",晴朗的沙地上,马蹄声零星回荡,增添了空间的辽阔感和动态元素。
"旗翻千帐静",千座营帐静静地矗立,旗帜随风轻轻飘动,显示出军营的秩序与沉寂。"木落万山低",随着季节变换,树木凋零,群山似乎也随之低矮了许多,营造出一种萧瑟的秋意。
"远塞看鸿雁",诗人遥望远方的边塞,只见鸿雁南飞,寓意着边疆的遥远和思乡之情。"连营绝鼓鼙",整个营地没有了战鼓之声,意味着暂时的和平与安宁。
最后两句"关河渺长望,衰草尚萋萋",诗人放眼望去,关河辽阔,只有衰败的草丛在秋风中摇曳,表达了对边关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时局的感慨。
整体而言,弘瞻的《秋晚》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边塞秋景,寓情于景,展现了清初文人对边防安定与个人命运的深沉思考。
饮菊明山日,行林挟岸风。
近霜虽落木,得雨自成丛。
小醉情怀外,微吟步武中。
幽闲有如我,邂逅复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