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北鄙,实介豫淮中。
黄渎地枨北,洪湖天堑东。
众川如有阻,大壑致难通。
泛滥诚堪畏,流离害莫穷。
势虽未经目,患每廑于躬。
尔晋惟方伯,曰修汝亮工。
事因和始集,理以晰方融。
更漫辞劳勚,须相励谅忠。
流疏濉茨浅,沙浚翟洪隆。
潴预陵崔孟,潦消灵宿虹。
孟冬初雇役,首夏告成功。
灾后代资赈,图长计慎终。
允能体予意,庶略起民癃。
永念剔鬟迹,瞠乎敢曰同。
安徽东北鄙,实介豫淮中。
黄渎地枨北,洪湖天堑东。
众川如有阻,大壑致难通。
泛滥诚堪畏,流离害莫穷。
势虽未经目,患每廑于躬。
尔晋惟方伯,曰修汝亮工。
事因和始集,理以晰方融。
更漫辞劳勚,须相励谅忠。
流疏濉茨浅,沙浚翟洪隆。
潴预陵崔孟,潦消灵宿虹。
孟冬初雇役,首夏告成功。
灾后代资赈,图长计慎终。
允能体予意,庶略起民癃。
永念剔鬟迹,瞠乎敢曰同。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对侍郎裘曰修在安徽巡抚高晋的指导下完成上江水利工程的赞美与鼓励。诗中描绘了安徽东北部的地理环境,强调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积极影响。
首句“安徽东北鄙,实介豫淮中”点明了地理位置,接着描述了黄渎、洪湖等地形地貌,突出其作为水系交汇处的自然条件。接下来的几句“泛滥诚堪畏,流离害莫穷”,表达了洪水灾害的可怕和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势虽未经目,患每廑于躬”则反映了对潜在问题的担忧。之后,诗转向对裘曰修及其团队的赞扬,“尔晋惟方伯,曰修汝亮工”,称其为地方的领导者,并肯定了他们的工作能力。
“事因和始集,理以晰方融”表明了合作与清晰的规划对于项目成功的重要性。“更漫辞劳勚,须相励谅忠”鼓励裘曰修继续努力,保持忠诚与耐心。
接下来的几句“流疏濉茨浅,沙浚翟洪隆”、“潴预陵崔孟,潦消灵宿虹”具体描述了水利工程的实施过程和成果,如疏浚河流、增加蓄水量、减少洪水等。
“孟冬初雇役,首夏告成功”总结了工程从冬季开始到夏季完成的时间线。“灾后代资赈,图长计慎终”指出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前的灾害问题,还为未来考虑,提供了长期的资源支持。
最后,“允能体予意,庶略起民癃”表达了对裘曰修能够理解并执行皇帝意愿的期望,希望他能帮助改善人民的生活。“永念剔鬟迹,瞠乎敢曰同”则是对裘曰修工作的持续关注和对未来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裘曰修及其团队辛勤工作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体现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福祉的关心和对官员治理能力的重视。
绿酒盎盎盈芳樽,清歌袅袅留行云。
美人千金织宝裙,水沈龙脑作燎焚。
问君胡为惨不乐,四纪妖氛暗幽朔。
诸人但欲口击贼,茫茫九原谁可作。
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第。
华堂乐饮自有时,少待擒胡献天子。
金微未壮长,火老尚馀烬。
可怜茅舍翁,瞑目困藉躏。
萧萧得一雨,天气颇清润。
岂惟爽襟灵,亦足祛疾疢。
浮生日月驶,老死才一瞬。
圣贤邈不嗣,利欲以身徇。
孰能痛澡雪,此道庶少进。
闭门君但学,妙理天岂吝。
好诗如灵丹,不杂膻荤肠。
子诚欲得之,洁斋祓不祥。
食饮屑白玉,沐浴春兰芳。
蛟龙起久蛰,鸿鹄参高翔。
纵横开武库,浩荡发太仓。
大巧谢雕琢,至刚反摧藏。
一技均道妙,佻心讵能当。
结缨与易箦,至死犹自强。
东山七月篇,万古真文章。
天下有精识,吾言岂荒唐。
他人富贵堆金璧,曼舞妖歌誇坐客。
清心好古谁似公,汉庭诸人推博识。
一朝得此周庙器,买不论赀空四壁。
苔痕洗尽铜色见,坐卧摩挲欲忘食。
蛮童捧出客为起,恍如清庙陪剑履。
腹中奇字粲虫鱼,峄山之碑那得比。
知公原是功名人,看罢握手同悲辛。
镐京洛邑在何许,漠漠秋风吹虏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