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荐臻饥,向隅非一日。
察知亟赒救,宵衣廑苦疾。
发帑及截漕,大吏俾勤恤。
更求致灾故,率为水利失。
简能佐方伯,源委阅以悉。
支干相灌输,毋致行潦溢。
昨秋大举工,今春方告毕。
贫民工代赈,价令获一律。
借种麦早播,登场庆比栉。
稍赖接青黄,讵尽还家室。
获慰以为惭,秋收况难必。
豫民荐臻饥,向隅非一日。
察知亟赒救,宵衣廑苦疾。
发帑及截漕,大吏俾勤恤。
更求致灾故,率为水利失。
简能佐方伯,源委阅以悉。
支干相灌输,毋致行潦溢。
昨秋大举工,今春方告毕。
贫民工代赈,价令获一律。
借种麦早播,登场庆比栉。
稍赖接青黄,讵尽还家室。
获慰以为惭,秋收况难必。
此诗描绘了清朝乾隆年间,河南巡抚胡宝瑔在面对民众饥荒时的紧急救援行动。诗人弘历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胡宝瑔勤勉恤民、积极采取措施以救济饥民的赞赏。
首句“豫民荐臻饥”,点明了河南地区百姓因连年饥荒而陷入困境的现实。接着,“向隅非一日”强调了这种饥荒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长期的苦难。胡宝瑔作为地方官员,迅速察觉到了这一情况,并立即采取行动进行救济,体现了其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察知亟赒救,宵衣廑苦疾”正是这一行动的写照。
随后,诗人描述了胡宝瑔动用国库资金和截留漕粮,以及要求高级官员积极参与救济工作的情景。他强调了水利设施的重要性,指出饥荒可能与水利失修有关,因此派遣有能力的人协助地方长官,全面检查水源和灌溉系统,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避免浪费和滥用。
诗中提到去年秋季开始的大规模水利工程,到今年春季才完成。这些工程不仅为贫困的农民提供了工作机会,还规定了统一的价格,使得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收入。农民们利用这笔收入购买种子,及时播种小麦,期待着丰收的季节。诗人描绘了农民们播种的场景,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收获季节将带来希望。
然而,诗人也意识到,虽然当前的措施能够暂时缓解饥荒带来的痛苦,但未来的粮食供应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稍赖接青黄,讵尽还家室”表达了对粮食接续的担忧,担心无法完全解决饥民的归家问题。最后,“获慰以为惭,秋收况难必”则表达了诗人对胡宝瑔及其所采取措施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收成不确定性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代地方官员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积极应对态度,以及对民众生活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面临的挑战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