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折梅亭,行行且停停。
喜望桑梓迩,肃肃迅霄征。
回思昨宵火,旅魂为怔营。
不能亟极救,如我伤群生。
一城焚尚可,四方若为情。
谁挽天河水,谁灭天火星?
毋曰既焦烂,乃尚可回生。
步出折梅亭,行行且停停。
喜望桑梓迩,肃肃迅霄征。
回思昨宵火,旅魂为怔营。
不能亟极救,如我伤群生。
一城焚尚可,四方若为情。
谁挽天河水,谁灭天火星?
毋曰既焦烂,乃尚可回生。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的《过梅岭感兴(其一)》,诗人漫步在折梅亭外,行进中时而停下欣赏。他欣喜地看到故乡近在眼前,心中充满急切归乡之情。然而,他想到昨晚的战火,不禁心痛万分,感到自己无力拯救众多受难的民众。他忧虑如果一座城池尚且可以挽救,那么面对四方的灾难,又该如何应对呢?
诗人发出疑问,谁能像挽天河之水那样,扑灭肆虐的战火?他提醒人们,即使事物已经烧焦,也不应放弃希望,因为仍有重生的可能。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对战乱的忧虑,以及对救世济民的理想。
我昔下三峡,南宾系归舻。
渡江谒神禹,拜手荐俎壶。
寿藤枝如虬,巨柏腹若刳。
门庭虽日荒,殿寝犹枝梧。
巴俗喜祷祠,解牛舞群巫。
巍巍黻冕古,食与夷鬼俱。
圣度固兼容,臣愤独不摅。
还乡瞻庙貌,嬴政久已除。
岳牧俨如生,想像闻都俞。
廓清虽可喜,欲退复踌躇。
念昔平水土,棋布画九区。
岂知千岁后,戎羯居中都。
老虏失大刑,今复传其雏。
直令挽天河,未濯腥膻污。
夷鬼细事耳,披攘直须臾。
天下雠不复,大耻何时祛。
蚩蚩谓固然,此责在吾徒。
挥涕沾庭草,谁怜小臣愚。
冬夜走马城东回,追风逐电何雄哉。
五门鼓动灯火闹,意气忽觉如章台。
归来脱靴靴满霜,月明如水浸野堂。
梅花满手不可负,催炽兽炭传清觞。
书生所怀未易料,会与君王扫燕赵。
只愁渐老不禁寒,卧载辎车君勿笑。
我昔薄游西适秦,归到锦城逢早春。
五门收灯药市近,小桃妖妍狂杀人。
霓裳法曲华清谱,燕妒身轻莺学语。
歌舞更休转盼间,但见宫衣换金缕。
世上悲欢岂易知,不堪风景似当时。
病来几与曲生绝,禅榻茶烟双鬓丝。
眉山汉嘉东西州,估船日日到津头。
不得讲书一行字,倚遍临江百尺楼。
黄钟大吕忽复见,绣段英瑶何足酬。
愿约青神王夫子,来醉万景作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