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名王馆,深依上第开。
花间分岛屿,云里出亭台。
夏洞藏阴雪,晴流激暗雷。
不因人境近,只拟是天台。
闻道名王馆,深依上第开。
花间分岛屿,云里出亭台。
夏洞藏阴雪,晴流激暗雷。
不因人境近,只拟是天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名王馆内的水亭,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和谐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亭周围环境的幽静与壮丽。
首句“闻道名王馆”,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地点,引出接下来对水亭的描述。接着,“深依上第开”一句,既描绘了水亭所在位置的尊贵,也暗示了其隐蔽而私密的特性。
“花间分岛屿,云里出亭台”两句,运用了对比和借景的手法,将水亭置于花海与云雾之中,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岛屿与亭台的对比,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空间以生动的活力。
“夏洞藏阴雪,晴流激暗雷”则进一步深化了水亭周围的自然景观。夏日洞穴中隐藏着积雪,晴天时水流激荡,仿佛暗雷轰鸣,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也赋予了场景以动态感和生命力。
最后,“不因人境近,只拟是天台”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水亭环境的独特感受。这里的“天台”并非特指某座山峰,而是泛指一种理想中的仙境,强调了水亭环境的清幽与远离尘嚣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以及他们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瀑流千尺射巃嵷,严壑幽深隐绿茸。
日踏披云台上路,满山开遍杜鹃红。
高士祠中曾小住,扪萝日上妙高台。
白云无尽先生去,洞口云飞我又来。
仙馆清斋读道书,黄庭写罢證真如。
放生记辍周颙馔,池上云泉看巨鱼。
三湖院外步长堤,堤下三湖印月低。
西北月同南月影,證从指月夜提携。
卢龙雄塞倚天开,十载三逢敌骑来。
碛里角声摇日月,回中烽色动楼台。
陵园白露年年满,城郭青磷夜夜哀。
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谁是出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