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火固得火,不如钻燧多。
寄汲非无泉,凿井泉盈科。
君子贵自得,顾岂求之他。
心焉有馀师,奈彼自弃何。
乞火固得火,不如钻燧多。
寄汲非无泉,凿井泉盈科。
君子贵自得,顾岂求之他。
心焉有馀师,奈彼自弃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浚的《杂兴四首(其二)》。诗中以“乞火”、“钻燧”、“汲泉”、“凿井”为喻,阐述了自我实现与努力的重要性。诗人强调了内心拥有导师(即智慧与指导),却因自我放弃而无法发挥这一观点。
首句“乞火固得火,不如钻燧多”,通过对比乞求他人给予火焰与自己通过钻木取火得到更多火焰,暗示了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果比依赖他人更为可靠和有价值。
接着,“寄汲非无泉,凿井泉盈科”则进一步说明,虽然可以依赖他人的水源,但自己开凿井泉,才能保证水源的充足和持续。这里暗喻了个人的努力与独立性对于获取成功的重要性。
最后,“君子贵自得,顾岂求之他”强调了君子的价值在于自我实现,而不是依赖他人。这表达了诗人对个人自主性和内在价值的推崇。
“心焉有馀师,奈彼自弃何”则是对那些放弃自我追求的人的惋惜。诗人认为,每个人心中都应有导师指引,但若自己放弃追求,那么再多的导师也无法发挥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深刻地探讨了个人努力、自我实现以及内在价值的主题,鼓励人们珍惜自我,勇于追求,不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