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葺居五首·其四》
《葺居五首·其四》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杂花生竹间,竹荒花亦瘁。

移花通狂鞭,春到两皆遂。

墙东破茅屋,排去收遗址。

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

(0)
注释
杂花生竹间:各种花草生长在竹林中。
竹荒花亦瘁:竹子荒废,花儿也显得枯萎。
移花通狂鞭:移动花朵用粗犷的工具。
春到两皆遂:春天到来,花和竹都能顺利生长。
墙东破茅屋:房子东边的破旧茅屋。
排去收遗址:清理废墟,保留遗迹。
时来拾瓦砾:有时来捡拾废弃的砖瓦。
细细留花地:精心保留一块种花的土地。
翻译
各种花草生长在竹林之间,竹子荒芜了,花儿也显得憔悴。
我移动花朵,用疯狂的鞭子(可能指工具)开辟道路,让春天的到来能让它们都得到实现。
在房子东边,有一座破旧的茅屋,我清理掉废墟,保留下可以种植的地方。
我时常来这里捡拾瓦砾,小心翼翼地留下一片空地供花朵生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朴素而生机盎然的画面。"杂花生竹间"写出了花与竹相互映衬的自然景象,展现出春天的活力。然而,"竹荒花亦瘁"暗示了环境的荒凉,竹子稀疏,花朵也显得憔悴。

接下来,诗人通过"移花通狂鞭"的动作,表达了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尽力为之。"春到两皆遂",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使得花竹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恢复和满足。

"墙东破茅屋"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居住的简陋条件,"排去收遗址"则展示了他亲手整理家园,准备重新开始的辛勤劳动。最后两句"时来拾瓦砾,细细留花地",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精心规划,为花朵预留空间,期待着美好的生活愿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仗剑行

昨夜星官动紫微,今年天子用武威。

登车一呼风雷动,遥震阴山撼巍巍。

胡骄子,当见旄头蚀应死。

愿骑单马仗天威,挼取长绳缚虏归。

仗剑遥叱路傍子,匈奴头血溅君衣。

(0)

奉酬颜使君真卿见过郭中寺寺无山水之赏故予述其意以荅焉

州西柳家寺,禅舍隐人间。

證性轻观水,栖心不买山。

履声知客贵,云影悟身闲。

彦会前贤事,方今可得攀。

(0)

辞郡守李公恩命

虚著褐衣老,浮杯道不成。

誓传经论死,不染利名生。

厌树遮山色,怜窗向月明。

他时随范蠡,一棹五湖清。

(0)

题慧山泉

石脉绽寒光,松根喷晓凉。

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

野客偷煎茗,山僧借净床。

安禅何所问,孤月在中央。

(0)

非所夜闻笛

夜闻羌笛吹,愁杂豺狼□。

涕泪落如雨,肝肠痛似刀。

更深新月落,坐久明星高。

感激不遑寐,连宵思我曹。

(0)

秋夜望月·其一

皎皎山头月欲低,月厌羁愁睡转迷。

忽觉泪流痕尚在,不知梦里向谁啼。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