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兴·其三》
《杂兴·其三》全文
宋 / 李新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四除延月魄,空庭零露滋。

西风猎黄叶,萧萧辞故枝。

前日秀春阳,讵知彫落时。

反侧孤衾裯,早寒先自知。

藁砧山上山,刀头杳无期。

无乃逐新欢,巧画双蛾眉。

妾心南山石,生死竟不移。

(0)
注释
月魄:月亮的光芒。
零露:零落的露水。
西风:秋风。
黄叶:落叶。
辞:离开。
秀春阳:明媚的春光。
孤衾裯:孤寂的被子。
早寒:早来的寒冷。
藁砧:古代砍柴的人。
杳无期:遥无归期。
新欢:新的恋人。
双蛾眉:女子的眉毛。
妾心:我的心。
南山石:比喻坚定的心。
竟不移:始终不变。
翻译
月亮在四季中运行,空荡庭院里露水滋生。
秋风吹过,黄叶纷纷从树枝上落下,发出沙沙声。
前几天还沐浴着春阳的生机,谁能想到会面临凋零的时刻。
辗转反侧在孤寂的被窝,寒冷的感觉早早来临。
思念的人在山上砍柴,何时能再见,遥不可期。
他可能追求新的欢愉,精心描绘出双眉的娇媚。
我的心就像南山的石头,无论生死,坚定不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新的《杂兴》第三首,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无常的忧虑。诗中运用了多种意象来描绘秋天的景色,如“四除延月魄”、“西风猎黄叶”等,营造出一片萧瑟凄清之气。

“空庭零露滋”表明庭院里露珠满地,既有秋夜湿凉的感觉,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前日秀春阳,讵知彫落时”则是对春光易逝的一种感慨,人们往往在春去秋来之际才意识到时间的宝贵。

“反侧孤衾裯,早寒先自知”中,“孤衾裯”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寒冷,而“早寒先自知”则显示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敏感和对未来变化的预感。

“藁砧山上山,刀头杳无期”中的“藁砧山”可能是虚构的地名,整句表达了一种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哲理。这里的“刀头杳”形象强烈,暗示了时间对人的威胁和无情。

至于“无乃逐新欢,巧画双蛾眉”,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逃避现实的心态,追求新的爱情或美好的幻想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但这种做法往往是短暂且不真实的,因为“妾心南山石,生死竟不移”显示了诗人对某种坚定信念的坚守,这种信念像南山之石一样坚不可摧,不因外界的变化而动摇。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以及个人坚守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新
朝代:宋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猜你喜欢

延平津

三尺晶荧射斗牛,岂随凡手报冤雠。

延平一旦为龙处,看取风云布九州。

(0)

虾䗫欲吃月,保让常教圆。

心明外不察,月向怀中圆。

罗帏若不卷,谁道中无人。

魁形下方天顶亚,二十四寸窗中月。

(0)

回波词

回波尔时廷玉,打獠取钱未足。

阿姑婆见作天子,傍人不得枨触。

(0)

哭长孙侍郎

道为诗书重,名因赋颂雄。

礼闱曾擢桂,宪府既乘骢。

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

唯馀旧台柏,萧瑟九原中。

(0)

赠庐岳隐者

自见来如此,未尝离洞门。

结茅遮雨雪,采药给晨昏。

古树藤缠杀,春泉鹿过浑。

悠悠无一事,不似属乾坤。

(0)

送李镡游新安

邯郸李镡才峥嵘,酒狂诗逸难干名。

气直不与儿辈洽,醉来拟共天公争。

孤店夜烧枯叶坐,乱时秋踏早霜行。

一间茅屋住不稳,刚出为人平不平。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