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池织风翠波跃,睡足暖烟饥不唼。
重帘未厌云水姿,华屋清深寄閒绝。
生咮剥花红锦翅,枯咽半湿蔷薇水。
宝灯夜悬琉璃光,恍若澹在沧浪里。
方筵慢舞得娇饶,指痕腻染罗纹细。
就中恐有绝缨人,误识韩郎衣上气。
古闻舄化之言岂虚语,愿学飞仙作双去。
铜池织风翠波跃,睡足暖烟饥不唼。
重帘未厌云水姿,华屋清深寄閒绝。
生咮剥花红锦翅,枯咽半湿蔷薇水。
宝灯夜悬琉璃光,恍若澹在沧浪里。
方筵慢舞得娇饶,指痕腻染罗纹细。
就中恐有绝缨人,误识韩郎衣上气。
古闻舄化之言岂虚语,愿学飞仙作双去。
这首元代丁复的《宝鸭曲》描绘了一幅精致而神秘的画面。诗人以铜池为背景,织出风的翠波,形象生动,鸭子在其中欢快跃动,犹如睡醒后的悠闲姿态。"睡足暖烟饥不唼"一句,写出了鸭子慵懒而满足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通过"重帘未厌云水姿,华屋清深寄閒绝",赞美了环境的雅致与宁静,暗示了鸭子在此处过着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对鸭子的描写细腻入微,如"生咮剥花红锦翅,枯咽半湿蔷薇水",形象地刻画了它啄食花朵和饮水的场景。
夜晚,宝灯悬挂,光芒如琉璃般璀璨,仿佛鸭子置身于梦幻般的沧浪之中。舞者轻盈起舞,与鸭子的静美形成对比,"方筵慢舞得娇饶,指痕腻染罗纹细",展现出宴席上的繁华与欢乐。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暗示可能有人会被这舞者的美丽所迷惑,误将鸭子的气息认作是韩郎(可能指某位美男子)的气息,增添了神秘和戏剧性。最后,诗人借用古代关于仙化的传说,表达了自己希望化身为鸭,与心爱之人一同飞升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鸭子生活的细致描绘,又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哲思,展现了元代文人对自然与超凡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