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更漏子》
《更漏子》全文
唐 / 韦庄   形式: 词  词牌: 更漏子

钟鼓寒,楼阁暝,月照古桐金井。

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烟柳重,春雾薄,灯背水窗高阁。

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

(0)
注释
钟鼓:指寺庙或宫廷中的敲钟击鼓,象征夜晚的寂静。
暝:昏暗,天黑。
古桐金井:装饰有金色的古老桐木井,象征古雅与历史。
深院闭:深深的庭院关闭着,表示人迹罕至。
小庭空:小庭院空荡无人,形容孤独。
落花香露红:花瓣飘落,带着露水,颜色鲜艳。
烟柳重:烟雾笼罩的柳树,描绘出朦胧的景象。
春雾薄:春天的薄雾,增添了诗意。
灯背水窗高阁:灯光照在靠近水面的窗户和高高的阁楼上,形象描绘夜景。
闲倚户:悠闲地靠着门,表现出等待的心情。
暗沾衣:暗淡的光线打湿了衣裳,暗示时间长久。
待郎郎不归:等待情郎归来,但迟迟未见其踪影,表达出期待与失落的情感。
翻译
钟声与鼓声在寒冷中回荡,楼阁在夜色中昏暗,月光洒在古老的桐木井上。
深深的庭院紧闭,小小庭院空无一人,花瓣带着露珠红艳似血。
烟雾缭绕的柳树沉重,春天的雾气薄薄,灯光映照着临水的窗户和高阁。
闲适地倚靠门扉,暗淡的光线打湿了衣裳,等待情郎却迟迟未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寂静的画面,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爱人的思念。诗人巧妙地运用钟鼓、楼阁、月亮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有些许孤独的情境。

"钟鼓寒,楼阁暝"一句,将夜晚的寂静与冷清通过钟声和鼓声传达出来,同时“楼阁暝”二字则让人感觉到夜色如织,仿佛可以触手。紧接着,“月照古桐金井”描绘出明亮的月光洒在古老的梧桐树上以及古井旁,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深院闭,小庭空"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空间的封闭,而“落花香露红”则是对春夜景象的细腻描绘,通过花瓣与露水的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清新与生机。

"烟柳重,春雾薄"一句,诗人巧妙地将春天特有的朦胧气氛与柳树的轻柔相结合,使得整体画面更加迷离。紧接着,“灯背水窗高阁”则让读者感受到夜晚的温馨与安全,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独处的寂寞。

最后两句“闲倚户,暗沾衣,待郎郎不归”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通过“闲倚户”,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懒散与孤独,而“暗沾衣”则可能是春夜的露水,也可能是诗人思念所生的泪水,隐喻着内心的哀愁和不易察觉的情感波动。末了的“待郎郎不归”,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让读者为之动容。

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内心世界,是一篇充满抒情色彩的佳作。

作者介绍
韦庄

韦庄
朝代:唐   字:端己   籍贯: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生辰:约836年- 约910年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
猜你喜欢

客有姑苏约奉柬

松院袈裟苇岸罾,太湖渔父虎丘僧。

因君来约同相访,月好风清能不能。

(0)

除夕太原府四首·其三

檀槽铁拨素丝弦,此技都夸三晋专。

里耳只今贪小令,金元遗调渐无传。

(0)

惆怅词八首选六·其二

狂名虚并艳名豪,从此人间话薛涛。

顾曲泥翻金络索,疗愁亲酌绿葡萄。

九华语罢鸡香进,七步吟成羯鼓高。

今日征西车马里,收将钿盒出弓刀。

(0)

述菊·其二

离宫峙赤阪,国主开秋会。

殿香黄花前,池明丹枫外。

群胡掉臂来,牛酒肆啖嘬。

先生独微叹,霜英谁解秽。

横滨有名园,林谷颇映带。

花时不辞客,异种亦不卖。

川和尝一往,其盛又数倍。

中途遇雷雨,当垆笑我辈。

不如坐寒斋,一月可相对。

从渠各烂漫,妍丑置弗怪。

虽然不解饮,旷怀天所醉。

人生何者难,难在同臭味。

使我重怀人,斜街来梦寐。

(0)

哭周实丹烈士

龙性堪怜未易驯,淮南秋老桂先焚。

三年讵忍埋苌叔,一语无端死伯仁。

嚼血梦中犹骂贼,行吟江上苦思君。

新亭风景今非故,遗恨悬知目尚瞋。

(0)

勤王北望感怀十三首·其七

国土同孤注,君王类置棋。

金轮篡唐日,叔带乱周时。

弧眼哀褒姒,衣冠孰柬之。

人谋虽欲盗,天命岂能违。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