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典存心久,家居戒行僧。
同尘聊且尔,著相亦何曾。
脱却当来裤,传将不尽灯。
欲知归甚处,一月万波澄。
内典存心久,家居戒行僧。
同尘聊且尔,著相亦何曾。
脱却当来裤,传将不尽灯。
欲知归甚处,一月万波澄。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镃的作品,名为《挽叔祖户部侍郎诗四首(其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亲人久违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出家为僧者的理解和尊重。
“内典存心久”一句,说明诗人一直将亲人的教诲和典籍深藏于心,时间已久。"家居戒行僧"则描绘了叔祖虽身在家中,但心如出家的修行生活,表明他已经戒掉世俗之行,为僧。
“同尘聊且尔”一句,诗人感叹自己与叔祖虽同是尘世间的凡人,却只能偶尔相见,时间短暂。"著相亦何曾"则表达了诗人对叔祖出家的理解和尊重之情,即使他们有所羁绊,也不常相聚。
“脱却当来裤”意味着脱下俗人的衣衫,而“传将不尽灯”则是指禅宗里面的顿悟,暗示叔祖已然心领神会,不再需要世间的教诲和典籍。
最后,“欲知归甚处,一月万波澄。”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的归隐之志,希望找到一片清净之地,就像月亮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依旧明净一样,暗示他对心灵寄托的向往和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温馨记挂,更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的心境。
我有此客否,难作主人翁。
小年自不相似,偶与大年同。
见说东厢诸少,正拥家君胜会,二八舞歌钟。
亦欲得公重,公在画堂中。笑青蒿,真小草,倚长松。
典衣欲作汤饼,家酿愧瓶空。
公有潭州百斛,公有秫田二顷,贺客万钱通。
小大不相似,但可似公聋。
南岳后,累任作祠官。试说与君看。
仙都玉局才交卸,新衔又管华州山。
怪先生,吟胆壮,饮肠宽。去岁拥、旌旗称太守。
今岁带、笭箵称漫叟。慵入闹,惯投闲。
有时拂袖寻种放,有时携枕就陈抟。
任旁人,嘲潦倒,笑痴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