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傅莘野四章·其一》
《挽傅莘野四章·其一》全文
明 / 林熙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洛下耆英社,商家版筑庐。

寸心留白发,遗泽满苍梧。

杖履三朝客,咿唔一老儒。

寿夸孙似祖,何必事嗟吁。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林熙春为悼念傅莘野所作的挽诗之一,通过描绘傅莘野晚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

首联“洛下耆英社,商家版筑庐”,以“洛下”点出地点,暗示傅莘野曾参与过洛阳的文人雅集,而“耆英社”则表明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接着“商家版筑庐”描绘了他晚年居住在商家版筑的简朴居所中,生活虽简,却充满文人风骨。

颔联“寸心留白发,遗泽满苍梧”,“寸心”形容其内心之小,实则寓意深远,意指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傅莘野依然保持着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他的智慧和精神如同白发一般,不因岁月流逝而减色。“遗泽满苍梧”则用象征手法,表示傅莘野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如同苍梧山一样,影响深远,惠及后世。

颈联“杖履三朝客,咿唔一老儒”,“杖履三朝客”形象地描绘了傅莘野作为文人学者,多次受到朝廷的礼遇和邀请,体现了他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咿唔一老儒”则进一步强调了他作为学者的身份,以及晚年仍孜孜不倦于学问的精神。

尾联“寿夸孙似祖,何必事嗟吁”,“寿夸孙似祖”是对傅莘野长寿的赞美,意即他的寿命比他的孙子还要长,这是对逝者长寿的极高评价。“何必事嗟吁”则是对生者不必过于哀伤的劝慰,体现了对逝者的一种超脱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傅莘野晚年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作为学者的高尚情操和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敬仰。

作者介绍

林熙春
朝代:明

林熙春,字志和,号仰晋,生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海阳龙溪宝陇村(今潮安庵埠)人。出生后父母相继亡故,家境中落,全凭嫂嫂抚养成人。但据志书所载,林熙春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后,授四川巴陵县令,不久即“以内艰归”。所谓“内艰”,即母丧(按,俗称父丧为外艰,母丧为内艰,统称丁忧,丁艰)。据此,乃母似应逝于他登第授官之后。当然,这也不排除林熙春视嫂为娘的可能。据称,林熙春为报答嫂恩,登第后还特为其嫂在屋旁挖塘放养乌耳鳗,抵今池塘尚在。
猜你喜欢

风雪中得金陵诸公书二首·其二

落木从风靡,支流趁谷斜。

山空不须说,岁去若为遮。

饥鹤挦窗纸,寒鱼嚼雪花。

推书更清坐,席暖到昏鸦。

(0)

赵魏公写生梨花折枝

玉面浑无獭髓痕,春风洗绿上飞裙。

遥知姑射山头雪,化作杨君梦里云。

(0)

送吴绣衣还朝

观风俱是客,君去我何时。

暮景春三月,离情酒一卮。

远归真可喜,漫醉不须辞。

珍重同年谊,应劳别后思。

(0)

秋闺二首·其一

散步瑶阶下,庭空不见人。

回头顾明月,惟有影随身。

(0)

过汤阴崇寿寺二首·其一

城荒寺古冷于冰,绛帐谁烧照佛灯。

閒绕空阶观石刻,偶闻音语得乡僧。

(0)

补大藏经板疏

十年天下满兵埃,可惜经文半劫灰。

欲析微尘出经卷,随缘须动世间财。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