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烧痕青青春蕨肥。
茅篱数掩山四围,有秫可酿荷可衣。
世间何地非危机,曷不长守西山饥。
君不见秋崖醉眠钓鱼矶,六年不出山下扉。
不如归,长安道上烟尘飞,莫向山家怨落晖。
不如归,烧痕青青春蕨肥。
茅篱数掩山四围,有秫可酿荷可衣。
世间何地非危机,曷不长守西山饥。
君不见秋崖醉眠钓鱼矶,六年不出山下扉。
不如归,长安道上烟尘飞,莫向山家怨落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不如归,烧痕青青春蕨肥"表达了诗人想要放弃尘世烦恼,归于自然的愿望。"茅篱数掩山四围,有秫可酿荷可衣"则描绘了一种自给自足、与世隔绝的田园生活图景。
接着,"世间何地非危机,曷不长守西山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纷争的看法,以及他选择隐居以避开这些是非。"君不见秋崖醉眠钓鱼矶,六年不出山下扉"则通过一个景象和时间跨度,强化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决心。
最后两句"不如归,长安道上烟尘飞,莫向山家怨落晖"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的渴望,以及他希望远离尘世纷扰,不愿让外界的喧嚣打扰他的山中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城市与自然、繁华与寂寞,抒发了诗人内心对于平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普遍情感,即厌倦官场斗争,追求超脱尘世的精神寄托。
春雨入空冥,看拍天去遥,沿路花满。
泾溅缆痕新,裁缝就、吴娘乍停刀剪。
别情多少,皱来颦样窥眉浅。
荇乡水足风更劲,寻得仙桃舞片。
单衣试酒光阴,又蜀魄要猿,湘魂委燕。
箫鼓换朱旗,腾龙去、千橹渡头摇遍。
梦回春去,澧兰沅芷犹教怨。
几时间卸和鸥卧,前浦无人波远。
共三年、重阳观海,九层阁上杯明。
挽天梯轳转,俨平揖上诗城。
强半中原诸老,便樽前忘老,也不胜情。
况茫茫,对忆击缶换鹅人。问纵酒、孰为步兵。三清。
不梦如醒,诗胆力与天平。
得周公瑾笔,姚公绶画,诗案留评。
尽教紫萸觞遍,忍潜酹宋稽陵。
旧乌纱、不从风落,为风拘管,归去休戴多星。
迟又露零。
五十年前事。想当初、我才六岁,师年廿四。
正值残清将亡日,革命萌芽伊始。
对种族、分歧愈厉。
小别三年东渡去,破长风、先进瀛洲地。
弘文院,登高第。归来创学吴门起。
主草桥、峨峨黉舍,策源堪记。
诗酒感怀先父伴,更视我、似亲子弟。
一度淞滨曾作客,讵前朝、短叙成长讳。
传极耗,痛涔泪。
韶光烂熳极。丽日罘罳欢趁得。争奈悦心悴力。
纵芳意自浓,春风偏索。鲛宫漏隙。
便等閒、词赋狂客。嗟花底、却翻倦蝶,冷月淡无色。
情寂。绣帷垂壁。忍谩道、烟笼雾织。佳期辜负艳迹。
绿绮停琴,紫障迷陌。洞天寻叹息。
笑又把、吟红唾碧。魂消里、依违难处,梦倚㬉屏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