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恐山灵笑我顽,白头持节竟生还。
烦君玉女峰头问,可有移文到北山?
真恐山灵笑我顽,白头持节竟生还。
烦君玉女峰头问,可有移文到北山?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则徐所作,名为《姜海珊大令以余游华山诗装成长卷属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华山之行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真恐山灵笑我顽”,诗人自谦地认为自己可能过于固执或愚钝,担心华山的神灵会嘲笑他的执着。接着,“白头持节竟生还”一句,描述了诗人年岁已高,仍坚持完成使命,最终平安归来的情景,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烦君玉女峰头问,可有移文到北山?”则是诗人向华山的玉女峰发出的询问,希望得知是否有关于他此次行程的记录或评价传至北方。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彼何者妇,椎髻蒙茸。
朝拾马通,暮拾马通,衣单腹饿,拾不满笼。
路逢故乡女伴,对泣诉苦音语同。
夫婿官二千石,得罪长流口外,生死不得消息通。
身籍王侯门,娇儿略卖安知西与东。
今日跣脚垢面城根妇,当年侍女如花红。
吾道有攸属,征君儒者宗。
椒山共里闬,少多烈士风。
孝廉举弱冠,怀抱凌苍穹。
倾身救杨左,高义等华嵩。
更入贤相幕,谈笑筹兵戎。
晚值沧桑变,俯首简册中。
苏门山水窟,诛茅寄遐踪。
生徒环讲席,一代开群蒙。
百泉阐妙旨,濂洛渊源同。
岂学鸾凤啸,聊以卧云峰。
屡征不一起,鲁斋有愧容。
伊余景行切,千里思扶筇。
虽托弟子列,恨未接犹龙。
云霄拜短札,薄劣荷陶熔。
迄今二十载,太行仰巃嵷。
朱弦失遗调,叹息抚焦桐。
作诗明向往,滔滔水流东。
寻山兴难已,理策出烟寺。
晴岚漾朝光,薄雾散空吹。
荒途没人径,一石一天地。
环海千万峰,劫初和儿戏。
盼左兴难尽,睐右赏不置。
坠岸千仞青,嵌空一天翠。
平生见名山,履险身忘悸。
独此奇无穷,瞠目不敢视。
欲知舟上泷,譬若鱼升木。
因循日高舂,跌宕水一曲。
欹岸黄叶林,时露参差屋。
遥数天末山,苦恋篷际目。
何来快域风,径为鼓帆腹。
有如绝尘马,或是避弦鹿。
奔云乱鹅鹳,碎浪喧琴筑。
列堠争送迎,顾揖不暇瞩。
榜人啸闲逸,余亦谢拘束。
通塞自有时,结念毋欲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