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金印不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
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
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
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金印不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
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
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厚情谊与个人超然物外之心境的诗作。开篇“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两句,描绘出诗人远离京城,身处偏远之地,却仍声名显赫于朝廷二十个春秋的情形。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政治地位,也隐含着对仕途生涯的某种无奈。
接着,“金印不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官职荣誉并不在意,对于朝廷礼仪也感到困惑。"金印"象征高官地位,而"不须辞入幕"则表明对这一切的超然态度;"麻衣"代表着隐逸生活,"曾此叹迷津"则是在感慨自己曾经在世俗纷争中迷失方向。
中间,“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两句,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超脱的心境。这里的“卷舒”指的是天地万物自然而然的状态,而"由我真齐物"则是说诗人希望自己的本心与宇宙之物和谐一致;"忧喜忘心即养神"表达了通过遗忘世俗的忧虑与喜悦来达到心灵修养的境界。
结尾,“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出世间事如同波涛汹涌,而诗人则像一叶轻舟,无从控制,只能随波逐流。这既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也是对个人命运的宿命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仕途与隐逸生活、世俗纷争与心灵修养之间的差异,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和谐的渴望。同时,它也透露着诗人面对无法控制的外在世界时所表现出的智慧与从容。
驰驱狭路间,远望何光辉。
问此光辉谁,西郭屠沽儿。
莫言屠沽儿,家有万黄金,珠玉弃如灰。
纳资为郎官,长戟交车绥。
嬖宠托天子,贵戚兄弟依。
都尉率护军,趋奉无高低。
出入清籞中,扬扬并不疑。
爱妾歌欢侬,众婢调弦丝。
眩我云襹襹,媚我芳蘼蘼。
白杨自为风,不惊铜雀台。
入门先涤心,我佛有明戒。
钩连蹑景梯,玉光敞天界。
八面旃檀香,霏然纳襟带。
琼籁发水琴,珠烟喷山黛。
瑰玮星源楂,精灵海东岱。
初心三古邀,浊气百年汰。
凤嘴花未冥,龙背月方蔼。
彼岸亦已登,猛焉割诸爱。
腊寒中弱体,汝疾已内扪。
贫贱谋卒岁,安暇顾汝身。
春阳畅生趣,汎汎屠苏杯。
饰汝蝉鬓冠,两足红缕鞋。
黄裳间绿袂,绕屋欢笑偕。
还言元夕近,看灯城南隅。
阿叔汝爱我,为我好携扶。
岂惜汝携扶,今夕是何夕?
开门灯满街,闭门月无色。
天心倦煦妪,春中告春假。
苔阴如袷衫,垂垂不能卸。
空色先晚昏,凉意暂秋借。
幺禽不入帘,啁唽柳枝下。
泛泛东南风,瀜瀜与烟化。
大湖青已萍,高田绿将稏。
眼前春梦痕,彷佛画屏夜。
阴翳资蓄潜,未竟就凋谢。
须知萎者荣,心根有凭藉。
冥坐辞赏娱,清气自留迓。
仰见容裔云,愿师太虚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