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概曾闻白鹿原,邵平往事感青门。
何如韦杜春三月,花发城南第五村。
胜概曾闻白鹿原,邵平往事感青门。
何如韦杜春三月,花发城南第五村。
这首诗名为《忆樊川》,作者是清代诗人王启涑。诗中以"胜概曾闻白鹿原"起笔,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景象的回忆,白鹿原作为历史典故之地,暗示着一种古老的诗意与传说。接着提到"邵平往事感青门",邵平是秦朝时的东陵侯,失势后在长安城外种瓜,诗人借此表达对世事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的后两句"何如韦杜春三月,花发城南第五村"则转而描绘眼前之景,将现实中的春天景色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想象韦杜之地(韦曲、杜陵一带,均为唐代繁华之地)在春天花开满城南的第五个村庄,呈现出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历史遗迹的怀旧之情。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富有意蕴。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
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忆元龙、旧家湖海,不应年鬓衰槁。
翩翩竹马儿童喜,惊儿汉江归报。
归计早。
黄金印、征西已付诸郎了。
红云仙岛。
渺千里移春,浓薰细染,春意已倾倒。
西溪上,玉镜修眉翠扫。
题诗曾许谁到。
溪亭未入奚奴锦,望断绿波春草。
君且道。
人间世、虚名得似欢游好。
风流未老。
约款段随车,鸱夷载酒,迎我霜陵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