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筹绝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翻羡苏卿归国早,白头终向茂陵过。
持筹绝域感蹉跎,沙塞年年漫枕戈。
翻羡苏卿归国早,白头终向茂陵过。
这首《塞下曲》由清代诗人周准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戍边将士的复杂心境。
首句“持筹绝域感蹉跎”,开篇即以“持筹”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边疆将士在遥远的异域之地,手持军筹,面对无尽岁月的流逝,内心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奈。“绝域”二字,既指地理上的偏远,也暗含着情感上的孤独与隔绝,营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
次句“沙塞年年漫枕戈”,进一步深化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单调。年复一年,将士们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的战事,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这里的“漫”字,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漫长,也暗示了这种生活状态的平凡与重复,以及其中蕴含的无尽辛酸。
后两句“翻羡苏卿归国早,白头终向茂陵过。”则将视角转向历史,借用了汉代名臣苏武的故事。苏武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后,终于得以归国,其忠诚与坚韧令人敬佩。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苏武早归的羡慕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己当前处境的无奈与不甘。最后一句“白头终向茂陵过”,既是对苏武最终回归故土的想象,也是对自己未来命运的一种预想,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哀愁与对未知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联想,深刻揭示了边塞将士的孤独、坚韧与对自由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与自我命运的反思,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