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
少妇曾攀折,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园中早梅图景,并通过少妇对早梅的喜爱和精心打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趣。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寒开。”两句从宏观上勾勒出早梅在严冬季节中不畏寒冷、勇敢绽放的生机。这里,“犯”字用得好,既形容了早梅不顾严寒也不畏艰难地开放,也传达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少妇曾攀折, 将归插镜台。”这两句则从微观角度,具体描绘了少妇与早梅互动的情景。少妇对早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她亲手攀折花枝,并将其带回家中,准备插在镜台旁边。这不仅展示了她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反映出古人审美观念中的和谐与自然之美。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这两句则表现出了少妇对于早梅的无限喜爱,即使已经将其带回家中,依然觉得直接欣赏不够,还想要用剪刀裁剪,以便更好地享受和保存这份美丽。这既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追求,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之美的无限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早梅及其与人类情感交流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珍视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郭外东南隅,行行仅六里。
土地颇高肥,泉流亦甘美。
昔人爱此民风和,王公薤露时来歌。
谁知兴废眼前事,旧坟渐少新坟多。
杨生一乡彦,考盘在空谷。
官田时趁雨中耕,父书夜向灯前读。
乐庵之墓屋东头,人物吾邦第一流。
杨生怀贤悯芜秽,有时岁事来恭修。
斯文在斯人,斯人不可作。
我欲荐梅花,梅花已零落。
呜呼三尺法天下知,先生之封谁敢夷,先生之封谁敢夷。
两舟系榜依林樾,隔岸好山青一抹。
时时举网得新鱼,衣食无忧生计活。
朝朝卖鱼收百钱,烹鲜沽酒醉即眠。
兰苕无烟风日美,绿水荡漾摇青天。
篷上叉鱼篷底叫,举室谈谐杂欢笑。
想当开元全盛日,渔家岂识租庸调。
百花烂熳曲江头,楼船箫鼓任遨游。
渔舟此地诚寂寞,何不移去生处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