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多愧一无能,况是云堂退院僧。
花径得閒仍自扫,诗坛相望几人登。
但教心地明如月,何碍头衔冷似冰。
曾制荷觞邀竹醉,名山风雨话传镫。
面壁能参文字禅,一花一石总清妍。
法云珍重开初地,香火终须赖后贤。
自有洞天藏白鹿,本来居士属青莲。
投桃报李吾何敢,且结三生未了缘。
半生多愧一无能,况是云堂退院僧。
花径得閒仍自扫,诗坛相望几人登。
但教心地明如月,何碍头衔冷似冰。
曾制荷觞邀竹醉,名山风雨话传镫。
面壁能参文字禅,一花一石总清妍。
法云珍重开初地,香火终须赖后贤。
自有洞天藏白鹿,本来居士属青莲。
投桃报李吾何敢,且结三生未了缘。
这首清代慧霖的诗《答和李晴川宗伯见赠原韵》以个人的退隐生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崇尚内心清净的人生态度。首联“半生多愧一无能,况是云堂退院僧”自谦之余,流露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颔联“花径得闲仍自扫,诗坛相望几人登”描绘了诗人享受宁静生活的场景,暗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坚守。
颈联“但教心地明如月,何碍头衔冷似冰”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外在名利的对比,表明诗人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清明而非世俗的荣华。尾联“曾制荷觞邀竹醉,名山风雨话传镫”回忆过往的雅集,表现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全诗以禅宗意象贯穿,如“面壁能参文字禅”,表达出诗人通过文学与自然对话,寻求内心解脱。最后两联“自有洞天藏白鹿,本来居士属青莲”借典故表达自己超然物外的身份,以及对后辈的期许。“投桃报李吾何敢,且结三生未了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缘分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禅意人生观。
穰下胜游少,此洲聊入诗。
百花争窈窕,一水自涟漪。
洁白怜翘鹭,优游羡戏龟。
阑干红屈曲,亭宇碧参差。
倒影澄波底,横烟落照时。
月明鱼竞跃,春静柳闲垂。
万竹排霜仗,千荷卷翠旗。
菊分潭上近,梅比汉南迟。
岸鹊依人喜,汀鸥不我疑。
綵丝穿石节,罗袜踏青期。
素发频来醉,沧浪减去思。
步随芳草远,歌逐画船移。
绘写求真赏,缄藏献已知。
相君那肯爱,家有凤皇池。
白云出山初无心,栖乌何必恋旧林。
道人偶爱山水故,纵步不知湖岭深。
空岩已礼百千相,曹溪更欲瞻遗像。
要知水味孰冷煖,始信梦时非幻妄。
袖中忽出贝叶书,中有璧月缀星珠。
人间胜绝略已遍,匡庐南岭并西湖。
西湖北望三千里,大堤冉冉横秋水。
诵师佳句说南屏,瘴云应逐秋风靡。
胡为只作十日欢,杖策复寻归路难。
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子何时丹。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陵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雨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归来知健否,莫忘此时情。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
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
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
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宇。
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
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
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似。
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