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水轻舟如不行,五里玉河半刻争。
山移岸转一篷里,昆明石舫相逢迎。
舍彼登此祗跬步,一例飞云异进住。
浪花拍舳却无停,翻觉乘流得佳趣。
动静名相谁主宾,我亦因之悟匪真。
回首玉泉遥若彼,复识匪真无定理。
顺水轻舟如不行,五里玉河半刻争。
山移岸转一篷里,昆明石舫相逢迎。
舍彼登此祗跬步,一例飞云异进住。
浪花拍舳却无停,翻觉乘流得佳趣。
动静名相谁主宾,我亦因之悟匪真。
回首玉泉遥若彼,复识匪真无定理。
这首诗描绘了在玉河上泛舟至石舫登岸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水行舟动的动态之美与静谧之感的对比。开篇“顺水轻舟如不行”,以轻舟在顺水中的状态起笔,仿佛舟行不前,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五里玉河半刻争”,通过对比,表现了玉河上的舟行速度之快,半刻间可行五里,展现出水行舟动的迅疾。
“山移岸转一篷里”一句,将舟行的动态与周围的环境变化巧妙结合,山峦移动,岸线变换,都在一篷之内展现,强调了舟行的快速与空间的广阔。紧接着“昆明石舫相逢迎”,描述了与石舫相遇的情景,增加了旅途中的趣味和期待。
“舍彼登此祗跬步”,表达了从一地到另一地的短暂旅程,虽只是小小一步,却蕴含着从一个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转变。这一句也暗含了人生的哲思,即看似微小的改变,实则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
“一例飞云异进住”将舟行的速度与天空中飞云的速度进行类比,进一步强调了舟行的迅速与自由。而“浪花拍舳却无停”,则描绘了舟行时浪花拍打船尾的情景,虽有波澜,但舟行不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前行的坚定。
“动静名相谁主宾”这一句,提出了关于动与静、名与相的哲学思考,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之间的关系。最后,“我亦因之悟匪真”,诗人通过这次泛舟之旅,领悟到了世间万物并非绝对的真实,而是相对的、变化的,体现了其深刻的哲学洞察力。
“回首玉泉遥若彼,复识匪真无定理”,结尾两句,诗人回望来路,感叹世事如梦,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境界。
昔时叨入武成宫,曾看挥毫气吐虹。
梦寐闲思十年旧,笑谈今此一樽同。
喜君新赐黄金带,顾我宜为白发翁。
自古荐贤为报国,幸依精识士称公。
白云汾水上,人北雁南飞。
行李山川远,风霜草木腓。
郡斋宾榻挂,幕府羽书稀。
最有题舆客,偏思玉麈挥。
画舫斋前旧菊丛,十年开落任秋风。
知君为我留红旆,犹记栽花白发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