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
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
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
惟公执圭璧,誓与身俱沈。
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
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东郡,悽然怀所钦。
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
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
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
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
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
惟公执圭璧,誓与身俱沈。
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
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
逮我守东郡,悽然怀所钦。
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
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
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的诗句。诗人通过对河水变迁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敬仰之情。开篇“河水昔将决,冲波溢川浔”直接勾勒出一幅壮阔的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历史洪流的力量。
接着,“峥嵘金堤下,喷薄风雷音”则是对古代筑堤防洪之伟大工程的描写,通过“喷薄风雷音”来渲染出当时的宏伟气势。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在叙述历史事实,更是在表达自己对于那个时代和英雄人物的敬畏之情。
“投马灾未弭,为鱼叹方深”则是一种比喻,通过对古人誓死保卫国家的精神赞颂,来表达诗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忠诚品格。这里的“为鱼叹方深”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英雄事迹的深刻理解和敬仰。
“惟公执圭璧,誓与身俱沈”的“圭璧”是古代礼器,象征着正统和权威。诗人在这里赞美的是那种即使国家灭亡,也要誓死守护的节操精神。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忠诚和节义的崇高评价。
接下来的“诚信不虚发,神明宜尔临”则是进一步强调这种精神的重要性。这里的“神明宜尔临”更显现出一种超越世俗、与神灵相通的境界,让人感到诗人对于忠诚节义之外,更有一种对上天或道德法则的崇敬。
随后,“湍流自此回,咫尺焉能侵”则是一个转折点,从这里开始,诗人的情感和视角发生了变化。这里“湍流自此回”可能象征着历史洪流的逆转,而“咫尺焉能侵”则是对这种逆转无奈又无力的描绘。
最后,“逮我守东郡,悽然怀所钦。虽非识君面,自谓知君心。意气苟相合,神明无古今。登城见遗庙,日夕空悲吟”则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在这里,他以“逮我守东郡”的身份,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怀念之情。尽管“虽非识君面”,但是通过历史遗迹和精神内核,“自谓知君心”。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理解,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沟通。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情怀和个人情感,还透露出一种对忠诚、节义和上天法则的崇敬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文历史的结合,诗人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历史观和哲学思考,让读者在领略美丽词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人文关怀。
昔有愚小儿,垂死思肉汁。
世人与彼同,谈食口常湿。
大罚方后随,无肴汝犹得。
胡然一晌甘,易此八难急。
列栅囚鸡豚,排签戮鹅鸭。
驱驱黑业中,何由发其羃。
我喜周生厨,堆盘葵蓼赤。
我念隋帝庖,剖蛤毫光白。
为生虽有累,如僧但加帻。
为帝苟推心,何异下车泣。
所嗟愿力微,不救世界缺。
鸾刀启烝尝,折俎供宾客。
大哉食时观,观彼诸苦集。
临春阁高云不流,仙女亭亭居上头。
挈壶掌事断更点,凝情转态无时休。
百舌黄鹂娇欲语,六宫诗学江郎体。
蛮笺照映珊瑚钩,玉树陵临文石陛。
日旰隐囊停细腰,百司奏事纷牛毛。
手披目览随所遭,回身拜谢君王劳。
吁嗟长江古天险,齐兵周兵君莫管。
隋家伐鼓轰如雷,不似后庭歌曲缓。
缓歌曲,待兵来,胭脂井里涴青苔。
家亡国破不可道,故宫秋雨凋官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