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愚小儿,垂死思肉汁。
世人与彼同,谈食口常湿。
大罚方后随,无肴汝犹得。
胡然一晌甘,易此八难急。
列栅囚鸡豚,排签戮鹅鸭。
驱驱黑业中,何由发其羃。
我喜周生厨,堆盘葵蓼赤。
我念隋帝庖,剖蛤毫光白。
为生虽有累,如僧但加帻。
为帝苟推心,何异下车泣。
所嗟愿力微,不救世界缺。
鸾刀启烝尝,折俎供宾客。
大哉食时观,观彼诸苦集。
昔有愚小儿,垂死思肉汁。
世人与彼同,谈食口常湿。
大罚方后随,无肴汝犹得。
胡然一晌甘,易此八难急。
列栅囚鸡豚,排签戮鹅鸭。
驱驱黑业中,何由发其羃。
我喜周生厨,堆盘葵蓼赤。
我念隋帝庖,剖蛤毫光白。
为生虽有累,如僧但加帻。
为帝苟推心,何异下车泣。
所嗟愿力微,不救世界缺。
鸾刀启烝尝,折俎供宾客。
大哉食时观,观彼诸苦集。
这首诗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人们在追求美食时的贪婪与残忍,以及对生命的漠视。诗人通过对比愚童垂死思肉汁与世人贪食的相似心态,揭示了人性中对物质享受的极度渴望。同时,诗中也暗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如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牺牲动物的生命,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忽视。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不同饮食文化的描述,如“周生厨”中的葵蓼赤盘与“隋帝庖”中的蛤蜊白光,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美食的不同理解和追求。通过这些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即追求美食的同时,不应忘记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
最后,“鸾刀启烝尝,折俎供宾客”,不仅描绘了祭祀与宴请的场景,更寓意着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应怀有感恩之心,不忘生活的本质与意义。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类在追求物质享受过程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和启示性。
累诏登华省,当时已避踪。
身闲名转重,道大世难容。
南国因锄薤,东山得倚筇。
何当投劾去,短褐许相从。
天生有大福德人,与佛同时同现瑞。
是知心与佛心同,母仪天下同化育。
如春及物春无迹,如月印水月无痕。
天人中来道机熟,应身摩耶显慈力。
与天同寿福元元,万年密赞无为治。
山林演此无为法,是亦名为报恩者。
长江酿碧山滴蓝,书堂枕北户启南。
无人与言略为二,邀月对影聊成三。
澄清万虑了无摅,鱼猎百氏几如贪。
观兰玩石亦何好,平生嗜好有所耽。
沉烟纷郁醒宿醉,松风清越供幽谈。
反观静照默有契,森然众理俱包涵。
羁穷纷纷叹荼苦,真味往往如饴甘。
客来问讯主人处,春风轩下榻睡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