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幻生影空,忧绕心尘曀。
于兹排四缠,去矣求三涅。
下学辈留心,方从窈冥别。
已悲境相空,复作泡云灭。
俗幻生影空,忧绕心尘曀。
于兹排四缠,去矣求三涅。
下学辈留心,方从窈冥别。
已悲境相空,复作泡云灭。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修行者在八关斋夜中对世俗幻象与内心忧虑的深刻反思。诗人以“俗幻生影空,忧绕心尘曀”开篇,点明了世俗的虚幻和内心的烦恼如同乌云遮日,影响着心灵的清明。接着,“于兹排四缠,去矣求三涅”,表达了通过修行排解烦恼,追求解脱的坚定决心。“下学辈留心,方从窈冥别”,则暗示了通过深入学习佛法,最终能从黑暗中找到光明的道路。最后,“已悲境相空,复作泡云灭”,诗人感慨于世间万物皆为空相,如同泡沫般短暂易逝,强调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佛教思想中对生死、苦痛、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寻求精神解脱的强烈愿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秋木日动摇,秋容日脩整。
况复白琳宫,焚香事幽屏。
胡为彼美人,犯此清净境。
仙官俨环佩,注目朝倒景。
岂容正法眼,泛爱冶色靓。
得非叶太清,宿念未灰冷。
北斗春已足,三山梦初醒。
曰鳞贵女子,俗目未可骋。
惯听步虚词,生便浮馆静。
那知羽衣人,文成伪心猛。
记语东方儿,偷桃不可幸。
共待月满除,萧萧散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