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会蠡亭·其二》
《题会蠡亭·其二》全文
宋 / 王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昔人寄赏事何如,远借高名信有无。

试使当时未身遇,不知谁解别贤愚。

(0)
翻译
古人对于赞誉之事如何看待呢,是否真的能借来高尚的名声呢。
如果他们未曾亲身经历,又有谁能分辨贤能与愚钝呢。
注释
昔人:古人。
寄赏:寄托赞誉。
事:事情。
何如:怎么样。
远借:借来远方的。
高名:高尚的名声。
信:确实。
有无:是否存在。
试使:假使。
当时:那个时候。
未身遇:未曾亲身经历。
不知:不知道。
谁:谁。
解:理解,分辨。
别:辨别。
贤愚:贤能与愚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洋的作品,名为《题会蠡亭(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和个人名声的反思。

"昔人寄赏事何如" 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所给予的评价是否合理的困惑。这里的“昔人”指的是过去的人,“寄赏”则是指他们对人才或事件的评判。

"远借高名信有无" 这句话进一步探讨了名声与真实价值之间的关系。“远借”意味着从遥远的过去借鉴,“高名”指的是历史上的盛名,而“信有无”则是询问这些名声是否可信。

接下来的两句"试使当时未身遇,不知谁解别贤愚",诗人设想如果自己处在那个时代,但没有亲身体验那些评价的情况下,会怀疑谁能真正辨识出贤与愚的区别。这里强调了个人体验对于理解历史评价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评价和名声的质疑,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认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才评判标准的怀疑态度。这也体现出了宋代文人在文化自信与传统价值观上的复杂情感。

作者介绍

王洋
朝代: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猜你喜欢

秋色

晓露枝头半夕霏,近人秋色故依依。

小窗得此已非俗,荒径待兹胡不归。

晚节有情看岁月,春风何意入芳菲。

无弦别是琴中趣,莫向东篱问白衣。

(0)

蒜岭驿别张序班

驿路相逢又相别,客边送客若为情。

东风也解离人意,故遣飞花绕旆旌。

(0)

送萧进士归省

题名黄甲宴琼筵,百五人中最少年。

荣养才分天府禄,乞归遄买越溪船。

关山云绕怀英舍,岭峤风吹祖逖鞭。

想到重闱春已半,百花红映舞衣鲜。

(0)

游君山

湖上看山认未真,登山方见翠嶙峋。

对城相去无多路,破浪能来有几人。

镜里楼台千古寺,鸥边花木四时春。

兴阑又复登舟去,回首烟螺隔世尘。

(0)

蓝州渡河孙守备领兵护行

界限山河汉与胡,生成天险卫秦都。

初经边塞劳军送,老步冰桥倩客扶。

故老千年思蹇叔,长城万里惜扶苏。

不知鹿走坑儒事,更有何人诫后车。

(0)

游麻源三谷

作郡逾七载,今日偶独游。

石径虽折盘,去去山更幽。

人家隐丛筱,蔀屋无岑楼。

我欲询民俗,肩舆因少留。

踉跄走村竖,三五遮道周。

俯首拜君侯,俱言今有秋。

禾黍已登场,牟麦行见耰。

公租少逋负,里胥敢诛求。

民情已如此,闻之我心休。

于焉度重岭,风光豁人眸。

村舂转云碓,石桥架回流。

前有梵王家,巍巍俯林丘。

门前列松桧,白日风飕飕。

老衲出相迓,长跪礼数优。

熏垆与茗碗,相奉何绸缪。须臾出盘筵,有?亦有羞。

新酒不尽饮,诗句任冥搜。

侍我程氏子,资质如琳璆。

年少总知学,我唱彼亦酬。

引我访古祠,祠下渟龙湫。

祈祷辄灵应,此语證前脩。

试登华子冈,冈前衍平畴。

再陟翻经台,台荒林木稠。

山果自琐碎,野鸟鸣啾啾。

听之不惮䀨,亦足纾烦忧。

归来不觉晚,零露袭敝裘。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释慧远 黎贞 李宪噩 周之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