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蓝州渡河孙守备领兵护行》
《蓝州渡河孙守备领兵护行》全文
明 / 刘大夏   形式: 七言律诗

界限山河汉与胡,生成天险卫秦都。

初经边塞劳军送,老步冰桥倩客扶。

故老千年思蹇叔,长城万里惜扶苏。

不知鹿走坑儒事,更有何人诫后车。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刘大夏所作,名为《蓝州渡河孙守备领兵护行》。诗中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历史的厚重感,展现了对古代军事防御工事的感慨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反思。

首联“界限山河汉与胡,生成天险卫秦都”以“汉”与“胡”象征不同的民族或文化区域,通过“界限山河”描绘出自然与人为结合的防御体系,强调了这些天然与人工屏障对于保护秦都的重要性。这里的“天险”不仅指自然地形的险峻,也暗含着历史上的军事防御工事,如长城等。

颔联“初经边塞劳军送,老步冰桥倩客扶”则转而描写现实场景。诗人可能在边塞之地,目睹或参与了军队的活动,感受到将士们的辛劳与坚韧。其中“劳军送”可能指的是慰问军队或送别,而“老步冰桥倩客扶”则可能是诗人年迈,在冰封的桥梁上行走时需要他人搀扶的情景,既体现了边塞环境的艰苦,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颈联“故老千年思蹇叔,长城万里惜扶苏”将视角拉回历史,提到春秋时期的名臣蹇叔和秦始皇时期修建的长城。蹇叔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臣,他的故事常被用来警示君主听从忠言;而长城则是秦始皇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而修建的巨大工程。这两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古代工程的赞叹,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教训的思考。

尾联“不知鹿走坑儒事,更有何人诫后车”则转向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这里引用了“鹿走坑儒”的典故,比喻秦始皇为了巩固权力而残酷地杀害了众多知识分子,导致人才凋零,国家失去了长远发展的动力。最后一句“更有何人诫后车”则是在问,又有谁能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呢?这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循环、人性弱点以及未来治理者的警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历史人物与事件,以及对现实与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虑。

作者介绍
刘大夏

刘大夏
朝代:明   字:时雍   号:东山   籍贯:湖广华容(今属湖南)   生辰:1436年—1516年

刘大夏(1436年—1516年),字时雍,号东山。湖广华容(今属湖南)人。明代名臣、诗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升任兵部尚书。刘大夏深受明孝宗宠遇,辅佐孝宗实现“弘治中兴”,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楚地三杰”。明武宗即位后,刘大夏屡疏请辞,以太子太保衔归乡。刘瑾专权时,被罚戍肃州。正德五年(1511年),遇赦返乡,旋即复官致仕。正德十一年(1516年),刘大夏去世,年八十一。追赠太保,谥号“忠宣”。刘大夏能诗,有《东山诗集》、《刘忠宣公集》等传世。
猜你喜欢

泾县道中

绿影埋天地,濛濛望不穷。

路随青嶂合,径入碧云通。

野鹭栖烟白,山花夹路红。

衣衫疑暗湿,出没翠微中。

(0)

夜泊沙口待潮

岸阔维舟远,沙崩逐水消。

野云迷朔雁,暝色辨西樵。

蜑女迎船语,渔郎向客招。

无因催六翮,飞促海门潮。

(0)

岁尽茭门言归作

郊居契幽寂,归趣入尘氛。

持此谢芳草,因之惭白云。

沙寒遍积雪,林寂兼斜曛。

君听天外雁,寥寥声念群。

(0)

真州

曙色霁遥浦,片帆冲晓行。

疏镫明驿火,残雨乱鸡声。

绿树真州道,青山建业城。

渡江空击楫,搔首叹劳生。

(0)

游西溪寺

帆落秋溪水,人登夕照山。

古亭穿竹径,胜地入松湾。

石润云犹湿,花深鸟自闲。

老僧知好客,煮茗未容还。

(0)

送崔尚之归蜀

崔君趺坐厌局促,多在楚乡少在蜀。

坦然啸歌真率人,不似吴儿肠九曲。

西施嫫母各天然,弄粉调朱乃粗俗。

君才本非幕下士,肯教明珠弹飞肉。

脱粟布被我有之,何用故人富贵为。

执炙焉能知炙味,丈夫立志羞朵颐。

白衣步担不足惜,客兴无使秋燕悲。

箧中虽贫亦何壮,犹有五万新蒲葵。

此去湖湘烟雨隔,千山万水想行迹。

树因无主号相思,鸟不多情亦头白。

心中万事常棘口,握手匆匆忆不得。

但属他时幸相见,不改今朝旧颜色。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傅若金 贺知章 顾况 刘因 叶梦得 晁公溯 谢应芳 温纯 张謇 戚继光 龚鼎孳 郭则沄 储光羲 高适 蒋士铨 陆佃 范仲淹 释敬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