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意几欲雪,推窗月复来。
自怜无用木,共笑不燃灰。
济世知非分,成名羡有才。
且归颜氏巷,三径没蒿莱。
寒意几欲雪,推窗月复来。
自怜无用木,共笑不燃灰。
济世知非分,成名羡有才。
且归颜氏巷,三径没蒿莱。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郡城的寓所中,面对明月,内心充满复杂情感的场景。首句“寒意几欲雪”以寒气逼人预示着雪将至,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接着“推窗月复来”一句,既展现了诗人试图打破孤独的努力,也暗示了月光如故友般给予慰藉。
“自怜无用木,共笑不燃灰。”诗人自比为无用之木,无法燃烧,暗含对自己才能或价值的怀疑与失落。同时,“共笑不燃灰”则可能是在讽刺周围人的冷漠或不理解,或是自我解嘲,表达了一种被社会边缘化的感受。
“济世知非分,成名羡有才。”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无力改变世界(“济世知非分”)和羡慕他人成功(“成名羡有才”)的复杂心情。他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宏大的理想,但又对那些能够获得社会认可和成功的才华横溢之人感到羡慕和向往。
最后,“且归颜氏巷,三径没蒿莱。”诗人决定暂时回归宁静,寻找内心的平静。这里的“颜氏巷”可能是指一个安静、远离尘嚣的地方,而“三径没蒿莱”则形象地描绘了回归后的环境,暗示了诗人寻求心灵的解脱和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反思与寻求解脱的过程,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绣帏睡起。残妆浅,无绪匀红补翠。藻井凝尘,金梯铺藓。寂寞凤楼十二。风絮纷纷,烟芜苒,永日画阑,沈吟独倚。望远行,南陌春残悄归骑。
凝睇。消遣离愁无计。但暗掷、金钗买醉。对好景、空饮香醪,争奈转添珠泪。待伊游冶归来,故故解放翠羽,轻裙重系。见纤腰,图信人憔悴。
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时数点。
兰亭在眼久不到,每对湖山辄怀歉。
雅闻其下有隐士,漠漠孤烟起松崦。
独携拄杖行造之,枳篱数曲柴门掩。
笛声尚近人已遁,日啜薄糜终不贬。
何如小住共一尊,山藜野芋分猿嗛。
木末翠楼出,诗眼巧安排。
天公一夜,削出四面玉崔嵬。
畴昔此山安在,应为先生见挽,万马一时来。
白鸟飞不尽,却带夕阳回。劝公饮,左手蟹,右手杯。
人间万事变灭,今古几池台。
君看庄生达者,犹对山林皋壤,哀乐未忘怀。
我老尚能赋,风月试追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