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写此青琅玕,满堂萧爽生秋寒。
居然坐我三径下,数茎不动风珊珊。
柏溪先生隐于酒,戏拈秃笔如挥帚。
一幅淋漓竹亦醉,醉竹合与先生友。
矗矗三株状殊绝,迥若苍虬立烟雪。
别有一枝秀且长,青鸾整翮从风翔。
葛陂化龙去已久,至今屏障生辉光。
我观此图怀耿耿,墨花乱落团圞影。
素节偏宜君子堂,虚中独立尚书省。
尚书华省凤池隅,新长孙枝引凤雏。
夔龙礼乐方大备,伶伦之管公所须,此君安可一日无。
何人写此青琅玕,满堂萧爽生秋寒。
居然坐我三径下,数茎不动风珊珊。
柏溪先生隐于酒,戏拈秃笔如挥帚。
一幅淋漓竹亦醉,醉竹合与先生友。
矗矗三株状殊绝,迥若苍虬立烟雪。
别有一枝秀且长,青鸾整翮从风翔。
葛陂化龙去已久,至今屏障生辉光。
我观此图怀耿耿,墨花乱落团圞影。
素节偏宜君子堂,虚中独立尚书省。
尚书华省凤池隅,新长孙枝引凤雏。
夔龙礼乐方大备,伶伦之管公所须,此君安可一日无。
这首诗通过对沈翁所绘竹子的描绘,展现了竹子的生动形象和深邃寓意。诗人以“何人写此青琅玕”开篇,将竹子比作青色的玉,强调其色泽之美。接着,“满堂萧爽生秋寒”,通过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仿佛秋天的凉意已经弥漫在房间之中。
“居然坐我三径下,数茎不动风珊珊”,诗人仿佛亲自坐在竹林之下,感受到竹子在微风中的轻轻摇曳,既静谧又充满生机。这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姿态,也暗示了竹子所代表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柏溪先生隐于酒,戏拈秃笔如挥帚”,这里提到的“柏溪先生”可能是诗人对沈翁的尊称,他以饮酒为乐,却在不经意间挥洒出如此生动的竹画。这一句巧妙地将沈翁的个性与艺术才华结合在一起。
“一幅淋漓竹亦醉,醉竹合与先生友”,竹子似乎也被这幅画所感染,充满了生命力。这不仅是对画作的赞美,也是对沈翁艺术成就的认可。
接下来的几句“矗矗三株状殊绝,迥若苍虬立烟雪”,描绘了竹子的形态,它们挺拔而独特,仿佛是苍龙立于云雾之中,展现出竹子的高洁与坚韧。
“别有一枝秀且长,青鸾整翮从风翔”,这一枝特别的竹子,如同即将展翅飞翔的青鸾,预示着生机与希望。
“葛陂化龙去已久,至今屏障生辉光”,这里引用了古代传说,表达了竹子虽历经沧桑,但其精神光芒依旧闪耀。
“我观此图怀耿耿,墨花乱落团圞影”,诗人被这幅画深深吸引,心中充满了感慨,墨迹仿佛随风飘散,留下斑驳的光影。
最后,“素节偏宜君子堂,虚中独立尚书省”,竹子象征着君子之德,适合布置在高雅的厅堂或官府之中,独立而庄重。
“尚书华省凤池隅,新长孙枝引凤雏”,这里运用了比喻,将竹子比作新长出的孙枝,预示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夔龙礼乐方大备,伶伦之管公所须,此君安可一日无”,最后,诗人强调了竹子在礼乐文化中的重要性,认为没有竹子的日子是不可想象的。
整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沈翁画技的高超,也蕴含了对竹子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君子之德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