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帘城曲枕疏楼,坐拥紫桑半卷游。
寂寞寒花温鹤絮,风尘人事罢渔钩。
茅堂高寄馀双眼,短剑哀鸣已十秋。
且复孤吟随燕雀,青山白榻卧黔娄。
布帘城曲枕疏楼,坐拥紫桑半卷游。
寂寞寒花温鹤絮,风尘人事罢渔钩。
茅堂高寄馀双眼,短剑哀鸣已十秋。
且复孤吟随燕雀,青山白榻卧黔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寂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彭孙贻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首联“布帘城曲枕疏楼,坐拥紫桑半卷游”,以“布帘”、“城曲”、“疏楼”等意象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幽静的环境,诗人独自坐在紫桑树旁,半卷着书卷,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这里的“坐拥”二字,不仅描绘了动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内心的宁静。
颔联“寂寞寒花温鹤絮,风尘人事罢渔钩”,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与静谧的氛围。寒花在冷风中摇曳,鹤絮轻盈地飘落,这些自然景象都显得格外寂静,仿佛连风声也变得温和。而“风尘人事罢渔钩”一句,借渔翁收起鱼钩的形象,暗示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以及寻求心灵解脱的愿望。
颈联“茅堂高寄馀双眼,短剑哀鸣已十秋”,转而描写诗人居住的简陋茅屋,虽处高处,却依然能看见远方的景色,这既是对生活条件的描述,也是对诗人精神世界的映射。而“短剑哀鸣已十秋”则可能寓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某种理想或抱负未能实现的哀叹。
尾联“且复孤吟随燕雀,青山白榻卧黔娄”,表达了诗人即便身处孤独,也要坚持自我,随心所欲地吟诗作赋,如同燕雀般自由自在。同时,“青山白榻卧黔娄”这一句,引用了古代隐士黔娄的故事,象征着诗人追求的是一种超越物质、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愿意像黔娄那样,与自然为伴,过着简朴而充实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在世俗压力下寻求心灵解脱的努力。
禅师体离无明,烦恼从何处生?
地狱天堂一相,涅盘生死空名。
亦无贪嗔可断,亦无佛道可成。
众生与佛平等,自然圣智惺惺。
不为六尘所染,句句独契无生。
正觉一念玄解,三世坦然皆平。
非法非律自制,翛然真入圆成。
绝此四句百非,如空无作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