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百千峰,兹何独称长?
大巧不炫奇,尊严故无两。
中天开帝廷,万灵此朝飨。
肃穆垂冕旒,森严排甲仗。
梯空一万重,拔地九千丈。
烟云升及腰,日月行在掌。
群山自言尊,对之失气象。
譬如见真人,群雄自头抢。
苍苍百里外,孤标已瞻仰。
即之如可亲,攀之莫能上。
石阙望峨峨,天桥瞩朗朗。
载肉无由升,徒然结遐想。
黄山百千峰,兹何独称长?
大巧不炫奇,尊严故无两。
中天开帝廷,万灵此朝飨。
肃穆垂冕旒,森严排甲仗。
梯空一万重,拔地九千丈。
烟云升及腰,日月行在掌。
群山自言尊,对之失气象。
譬如见真人,群雄自头抢。
苍苍百里外,孤标已瞻仰。
即之如可亲,攀之莫能上。
石阙望峨峨,天桥瞩朗朗。
载肉无由升,徒然结遐想。
这首诗《天都峰》是清代诗人潘耒所作,通过对天都峰的描绘,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和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的开头“黄山百千峰,兹何独称长?”以设问的方式引出主题,黄山众多的山峰中,为何独独天都峰能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心中的高峰?接着“大巧不炫奇,尊严故无两”两句,赞美天都峰的大气与庄严,不以奇特取胜,而是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中天开帝廷,万灵此朝飨。”将天都峰比作天上的宫殿,万物在此朝拜,赋予了它神圣的地位。“肃穆垂冕旒,森严排甲仗。”进一步描绘了天都峰的庄严景象,如同皇帝的仪仗队列,庄严肃穆。
“梯空一万重,拔地九千丈。”形容天都峰的高度,仿佛直插云霄,令人望而生畏。“烟云升及腰,日月行在掌。”则展现了天都峰的广阔视野,烟云缭绕,日月仿佛触手可及。
“群山自言尊,对之失气象。”通过群山的对比,突出了天都峰的崇高地位,连群山都为之失色。“譬如见真人,群雄自头抢。”将天都峰比作真正的王者,群山仿佛争先恐后向其致敬。
最后,“苍苍百里外,孤标已瞻仰。即之如可亲,攀之莫能上。”表达了人们对天都峰的敬仰之情,即使远在百里之外也能感受到它的威严,虽然渴望亲近,却难以攀登。“石阙望峨峨,天桥瞩朗朗。”描绘了人们在远处眺望天都峰时的景象,仿佛石门高耸,天桥明亮。“载肉无由升,徒然结遐想。”表达了人们虽无法亲自登顶,但心中充满了对天都峰的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天都峰的生动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