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空窅满砚尘,纸屏藤几各横陈。
阶前旧草无行客,壁上题诗半古人。
刈草聊添来夕火,抱锄不悔此生贫。
眼中何限飘零恨,邻笛谁家月下新。
萧瑟空窅满砚尘,纸屏藤几各横陈。
阶前旧草无行客,壁上题诗半古人。
刈草聊添来夕火,抱锄不悔此生贫。
眼中何限飘零恨,邻笛谁家月下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画面,通过茗斋的环境和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展现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萧瑟空窅满砚尘,纸屏藤几各横陈”,以“萧瑟”、“空窅”、“砚尘”、“纸屏”、“藤几”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略带荒凉的氛围,暗示了茗斋主人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颔联“阶前旧草无行客,壁上题诗半古人”,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阶前的旧草无人踏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过往的不可追回;壁上的题诗,虽是古人所留,却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与感慨。
颈联“刈草聊添来夕火,抱锄不悔此生贫”,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态度。刈草、添火、抱锄,这些日常劳作的场景,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乐观。诗人不因生活贫困而后悔,反而在劳动中找到了满足和平静。
尾联“眼中何限飘零恨,邻笛谁家月下新”,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眼中充满了对飘零命运的无奈和遗憾,但同时,月下的邻笛声又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安慰。这一联巧妙地将个人的悲欢与自然界的美好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茗斋环境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明末清初社会背景下文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
近郭畏嚣尘,移居在水滨。
江山千古意,松竹四时春。
宾客门无禁,诗书笔有神。
何郎好心事,鸥鹭亦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