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其七》
《春夏之交风雨弥旬耳目所触即事十绝·其七》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盐]韵

雷电阴晴共一帘,残春首夏境相兼。

闲寻稚笋今朝长,静数新荷昨夜添。

(0)
注释
雷电:形容天气变化剧烈,既有闪电又有阴雨。
阴晴:指天气的阴天和晴朗。
共:一起,共同。
一帘:像窗帘一样连在一起的景象。
残春:春天快要结束的时候。
首夏:初夏,夏季的开始。
境:景象。
相兼:相互融合。
稚笋:嫩竹笋,象征新生和活力。
今朝:今天早晨。
长:生长。
静数:静静地数着。
新荷:新长出的荷花。
昨夜:昨晚。
添:增加,增添。
翻译
雷电与阴晴交织在同一条帘幕下,
初夏和残春的景象交融在一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比和细腻的观察,展现了季节交替时的丰富生活情趣。

"雷电阴晴共一帘",以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春夏之交天气多变的情状,其中“帘”字巧妙地把握了自然界瞬息万变的特点。接着,“残春首夏境相兼”,诗人通过对春末夏初景物的描写,传递出一个季节过渡的温婉情感。

"闲寻稚笋今朝长"一句,则是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生长变化的关注和欣赏。诗人在闲适中观察到竹笋的成长,通过“今朝”二字,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流转之中的新鲜与活力。

最后,“静数新荷昨夜添”,则是在静谧中数着荷叶的增加,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机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细节的深刻体察。通过“昨夜”一词,我们可以想象到夜幕降临时,荷叶在微小而又神秘的环境中悄然长出,这一切都在无声中进行,而诗人却能捕捉到这种变化。

整首诗语言简洁自然,意境丰富多彩,通过对春夏交替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观村人刈稼

山村数家面山处,屋茅不葺篱不补。

冬春槺覈暂糊口,有日桑阴閒臼杵。

秋风西畴熟新黍,大儿转碌碡,小儿涤场圃。

老农伐薪妇轑釜,里正跨驴来击户。

(0)

急雨鸣清旦,寒山湿翠屏。

岸沙淤虎迹,潭水郁龙腥。

万事方纠结,孤篷复晦冥。

客魂真断尽,不独怨伶俜。

(0)

咏史·其二

贫穷托冥报,富贵遗千金。

一饭成恩遇,平生感已深。

(0)

支机石

想是娲皇炼未成,相随织女下昆明。

自从此石来天上,博得西川作锦城。

(0)

敬谒房师晓亭夫子并叩见太师母太夫人及二世兄三世兄退而志喜·其四

衣钵和凝孰嗣徽,扶风绛帐两暌违。

迩来自问无贪取,只算师门具体微。

(0)

纸鸢二首·其二

点缀三春景,儿童愿不违。

游丝飘漠漠,片纸去依依。

映日鸾翔举,迎风鹢退飞。

高楼凝望处,极目到斜晖。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