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多尘自扫。幽通径曲,禅房深窈。
空翠吹衣,坐对闲云舒啸。
寒木犹悬故叶,又过了、一番残照。经院悄。
诗梦正迷,独怜衰草。
幽趣尽属闲僧,浑未识人间,落花啼鸟。
呼酒凭高,莫问四愁三笑。
可惜秦山晋水,甚却向、此时登眺。清趣少。
那更好游人老。
竹多尘自扫。幽通径曲,禅房深窈。
空翠吹衣,坐对闲云舒啸。
寒木犹悬故叶,又过了、一番残照。经院悄。
诗梦正迷,独怜衰草。
幽趣尽属闲僧,浑未识人间,落花啼鸟。
呼酒凭高,莫问四愁三笑。
可惜秦山晋水,甚却向、此时登眺。清趣少。
那更好游人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的幽静生活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远离红尘的禅意。
“竹多尘自扫”一句,形象地表达了僧人清净无为的生活态度,竹子不需要他人的打理,它自己就能洁净,这正如僧人自守戒律,不需外在干预。
接下来的“幽通径曲,禅房深窈”则描绘了僧人居住的环境,是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一个隐秘的禅房,给人一种远离尘嚣、深藏不露的感觉。
“空翠吹衣,坐对闲云舒啸”中,“空翠”指的是清风,“吹衣”则是自然界的清凉之气拂过僧人的衣衫,这里体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他们静坐在那里,对着悠然的云彩,心境平和、舒畅。
“寒木犹悬故叶,又过了、一番残照”表现出即便是严冬时节,树木上依旧挂着去年遗留的枯叶,而又一轮夕阳余晖也逐渐消逝,这些都是时间流转和生命轮回的象征。
“经院悄。诗梦正迷,独怜衰草”则透露出僧人在寂静的经院中,对于已经凋零的野草感到惆怅,显示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与悲悯之情。
“幽趣尽属闲僧,浑未识人间,落花啼鸟”表明这所有的幽雅之趣都属于那些不问世事、悠然自得的僧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是落叶纷飞和鸟儿鸣叫,也显得格外和谐。
“呼酒凭高,莫问四愁三笑”则是一种超脱尘嚣的心态,无需过多地去追问世间的忧愁与欢笑,只要举杯远望,就能感受到一份超然。
最后,“可惜秦山晋水,甚却向、此时登眺。清趣少。那更好游人老”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的时光和景致的怀念,但同时也接受现实,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应该珍惜现在所能享有的平静与闲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心灵状态。
子山词赋动南朝,近佐名卿掌玉条。
治邑还持麈尾柄,携家便汎木兰桡。
谢塘春昼偏多思,潘鬓秋风苦未凋。
种秫公田供酩酊,弹琴官舍助逍遥。
去程千里随宾雁,宿馆三更听落潮。
闻道临安有仙穴,莫抛印绶采芝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