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悦豫乐音谐,新觉华谯气象佳。
璧月辉辉三夕永,榆星历历九霄排。
笙歌围坐花如海,殽核堆山酒若淮。
富贵方来付公等,五云深处岂无阶。
人情悦豫乐音谐,新觉华谯气象佳。
璧月辉辉三夕永,榆星历历九霄排。
笙歌围坐花如海,殽核堆山酒若淮。
富贵方来付公等,五云深处岂无阶。
这首宋诗描绘了上元节(元宵节)时邑令宴请宾客的欢乐场景。首句“人情悦豫乐音谐”表达了人们在节日中心情愉悦,音乐和谐的美好气氛。"新觉华谯气象佳"则点出华谯楼(可能指地方的标志性建筑)在节日夜晚景色宜人。
接下来的两句“璧月辉辉三夕永,榆星历历九霄排”运用了比喻,璧月明亮,连续三夜不息,如同榆树之星排列在高远的天空,形象地展现了元宵节明亮的月色和繁星点点的夜空。
“笙歌围坐花如海,殽核堆山酒若淮”通过笙歌环绕、花海般的热闹和丰盛的肴核、如淮河般流淌的美酒,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繁华和欢乐。
最后两句“富贵方来付公等,五云深处岂无阶”寓意着美好的富贵将要到来,只要努力攀登,每个人都有机会在仕途或生活中取得成功,隐含着对在座宾客的期许和鼓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节日的喜庆氛围,寓含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富有生活情趣和哲理意味。
古人不爱名,今人翻爱古。
古迹发潜光,某某争娶数。
参军昔耽游,读书肥之浒。
曾此结崇台,坐卧挥吟麈。
幽赏亦偶然,俊逸播南土。
我来访遗踪,凭眺日正午。
晴云覆莓苔,秋色绘林墅。
盈盈水一湾,脉脉更谁语。
临川事已非,芜城良何苦。
何似此孤台,高标历年所。
登台一长啸,风流如可睹。
陵阳踞佳胜,秋灵互萦绕。
嵯峨文脊峰,丘壑何窈窕。
秋高爽气生,掩映众山小。
望里隔红尘,目送行云杳。
树影丹黄间,蓬壶共缥缈。
唤起翟硎翁,丹台事未了。
当年披鹿裘,应恋秋光皎。
往迹尽苍茫,搔首园林杪。
何当谢公游,村墟尽凭眺。
远携惊人诗,垂碣山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