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之才并武乡侯,试看整顿河山,夷夏烟尘一麾手;
我亦怀同傅介子,恨未追随杖履,韬钤龙虎侍谈兵。
公之才并武乡侯,试看整顿河山,夷夏烟尘一麾手;
我亦怀同傅介子,恨未追随杖履,韬钤龙虎侍谈兵。
此挽联以高度赞誉之笔墨,悼念左宗棠,将他与历史上的两位杰出人物——诸葛亮和傅介子相提并论,凸显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深远的政治影响。
上联“公之才并武乡侯”,将左宗棠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相提并论,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被誉为“智绝”。此处以“并”字,表明左宗棠在军事和政治方面的才能与诸葛亮相匹敌,暗示其在晚清时期的贡献同样非凡。
“试看整顿河山,夷夏烟尘一麾手”,进一步描绘了左宗棠在治理国家、平定边疆动荡中的英勇形象。这里的“夷夏烟尘”象征着内外的纷扰与战乱,“一麾手”则展现了他以一己之力,挥动指挥棒,稳定局势,统一国家的壮举。这一句不仅赞扬了左宗棠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安定的贡献。
下联“我亦怀同傅介子”,将自己与西汉时期的著名刺客傅介子相比较,傅介子以其勇敢和智谋,成功刺杀了匈奴单于,维护了汉朝的利益。通过这一比较,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未能亲自追随左右,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遗憾。
“恨未追随杖履,韬钤龙虎侍谈兵”,表达了未能与左宗棠并肩作战的遗憾,以及渴望能成为他的幕僚,一同讨论军事策略的愿望。“韬钤龙虎”形容军事才能出众,而“侍谈兵”则意味着在军事策略上有深入交流的机会。这一句既表达了对左宗棠军事才能的钦佩,也表达了对未能与其共事的惋惜。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通过对比和自述的方式,深情地表达了对左宗棠的敬仰和怀念,以及对其军事才能和政治贡献的高度评价。
松月潮声,蕙烟人影,幽兰袅入新词。
流水年芳,缃囊暗换蛛丝。
前身酒病狂中散,论风怀,焦尾方知。
甚吴桐、寸寸冰纹,画壁愁窥。
起来还按湘妃谱,奈神蛟倦舞,锦荐寒欺。
秋老文园,潇潇碧敛梧枝。
春弦只被柔荑误,把几行、金雁差池。
听清商,款款调来,可似年时。
夹水楼台,峭寒城郭,平林浅蘸如画。
似有还无,欲开仍合。腻住垂杨无赖。
微雨空濛里,便忘了、踏青挑菜。
酿成十日春阴,牡丹芳意偷解。
迢递板桥西畔,卷一桁碧波,银蒜高挂。
雁趁疏钟,鸦抛残墨,盈望乱山暮霭。
好是愁人也,渐暝入、碧纱窗外。
甚日归来,淡痕扫上眉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