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远何堪已阅期,惟因路便一临之。
蒲樽三奠悲无那,又是天中节届时。
日远何堪已阅期,惟因路便一临之。
蒲樽三奠悲无那,又是天中节届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的《静安庄酹酒》。诗中描绘了诗人前往静安庄祭奠的情景,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
首句“日远何堪已阅期”,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距离遥远,却已经到了约定的祭奠日期,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无奈。接着,“惟因路便一临之”一句,说明尽管路途遥远,但因为祭奠之路方便,还是前来祭拜,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蒲樽三奠悲无那”中的“蒲樽”可能是指一种祭奠用的酒器,这里借指祭品。诗人通过“三奠”(三次祭奠)的动作,表达了自己的深切哀悼之情,而“悲无那”则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悲痛与无可奈何。
最后一句“又是天中节届时”,点明了祭奠的时间背景——天中节,一个特定的传统节日。这句话不仅强调了祭奠的时令性,也暗示了诗人对逝者记忆的延续和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祭奠仪式的尊重,情感真挚,富有深意。
爱山已成痴,爱石又成癖。
徒闻有丝溪,时复梦灵壁。
太湖只在眼,曾未收寸碧。
多自五岭来,仍烦百书索。
何侯小峥嵘,湖水深处得。
苍润波涛馀,巉岩鬼神力。
摩挲复湔洗,攘取畏宾客。
偶然及幽事,遣送初不惜。
俄顷交定盟,欢焉慰岑寂。
夺君书几间,坐我洞庭侧。
持还岂人情,藏去有惭色。
苦乏仇池篇,如何满高直。